因為不論是論情還是論理,蘇誠都會選擇倒向“女皇派”。

論理——伊爾莎是戈澤文欽定的新任皇儲,是帝國合法的新任皇帝,身為臣子的蘇誠,自然是要擁護帝國的合法皇帝,而不能去擁護那名被剝奪了皇儲之位的“舊皇儲”蓋爾。

論情——在還沒成為騎士之前,蘇誠便是伊爾莎的老師,和伊爾莎有著深厚的感情。

而雅各也是他的親生父親一般的存在,蘇誠自己都數不清雅各到底給過他多少的幫助。

蘇誠一直堅信著一點,那就是——若沒有雅各,則沒有現在的第30任米迦勒騎士團團長兼北方戰線最高負責人蘇誠。

從感情上來講,蘇誠肯定也會選擇幫助和他有著深厚感情的伊爾莎和雅各,而不是去幫助和他並沒有太多交集的蓋爾。

自伊爾莎登基後,佈列顛尼雅帝國的政局,就分成了3派——

擁護女皇統治的“雅各派”,或者說是“女皇派”。

反感伊爾莎,擁護“蓋爾”的“蓋爾派”。

以及誰也不擁護,不摻和進來的“中立派”。

早在伊爾莎登基之前,雅各就開始做著打壓“蓋爾派”的準備了。

正如雅各跟蘇誠所說的那樣,政治的秘訣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拉攏所有能拉攏的人

雅各拉攏著所有能拉攏進“女皇派”的人。

而蘇誠,恰好就是其中一個被拉攏進來的人。

蘇誠本就是雅各的親信,對於拉攏蘇誠,雅各本就堅信著能百分之百成功。

在和蘇誠密談之後,也就是伊爾莎登基的第二天。雅各便以“DìDū守軍久未整訓”為由,將蘇誠派去暫時負責整訓DìDū的守軍。

並下令延遲蘇誠返回北境的時間,將米迦勒騎士團和北方戰線的事務,全部暫時交給米迦勒騎士團副團長——威利。

這項任命蘊藏著極大的資訊量。

整訓負責保衛DìDū的守軍——這項任務可不是誰都能去做的,能接到這項任務的人,往往只有當權者的親信。

伊爾莎目前年幼,還沒有能力處理政務,雅各便是帝國目前的當權者,佈列顛尼雅帝國目前的“代理皇帝”。

在女皇剛登基,身為帝國目前當權者的雅各,便派蘇誠去做這項旁人沒有資格插手的任務,就等於是在變相跟全部人說:蘇誠是我的人、女皇派的人。

變相地跟所有人說:米迦勒騎士團團長兼北方戰線最高負責人、帝**界的三把手,是“女皇派”的人。

帝**界的三把手——這其中的力量和威望有多大,可想而知。

雅各向大家宣佈蘇誠是“女皇派”的人,立即震懾住了不少思想並不堅定的“蓋爾派”與“中立派”人士。

雅各除了拉攏蘇誠外,還拉攏了身為拉結爾騎士團團長兼南方戰線最高負責人的阿爾伯特。

阿爾伯特和雅各之間本就是好友,因此雅各很輕鬆地就成功拉攏阿爾伯特進了“女皇派”之中。

雅各本還想將伊塞爾也拉攏進“女皇派”之中,但並沒有成功。

伊塞爾一直以來都是堅定的“中立派”。

不論什麼時候,伊塞爾都嚴守中立原則,從不倒向任何派系。

此次也不例外,在伊爾莎登基後,伊塞爾便沒有做出任何的表態,既不表示支援伊爾莎,也不表示支援蓋爾。

雖然沒能成功拉攏伊塞爾有些遺憾,但能成功拉攏蘇誠和阿爾伯特,雅各對此也滿足了。

3大騎士團團長,有2個倒向了“女皇派”,有1個嚴守“中立”,軍界的二把手和三把手都是“女皇派”的人,這對“蓋爾派”已經是不小的震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