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看來,荊州必然會有一些世家不願離開。但他們雖然不走,可卻不代表著他們不願遵從朝廷的命令。”

“這些人……大概算是林師書中所言的中間派。”

“對這些人,我以為不應該一味的強硬,有時也該稍稍地讓他們一兩步。”

“不然的話,屆時荊州方定,他們要是鬧出些事端來,這荊州可就不好作為根基了。”

“中間派?拉攏?”

諸葛亮聽後,默默地陷入了沉思。

片刻後,他重新抬起了頭,看著徐庶的表情,他滿是感嘆的道:“若非元直兄,亮險些鑄成大錯矣!”

徐庶的一番話,讓他猛地就聯想到了荊州平定的場景。

這都不用多說,荊州若是要定,必然是在各大世家、豪族的通力合作下。

可以說,當初他們是怎麼把劉表迎進來的,現在他們就是怎麼把劉表趕走的。

對於這些功臣,而且很大可能還是手握大權的功臣,確實是不該一味的追打。

不然,他們既然能趕走劉表,說不得也就能對劉備收攏荊州的大戰略造成影響。

真到了那一步,荊州的情況可就會變得惡劣了。

諸葛亮覺得,自己到底還是太過於年輕了,居然都沒想到這一點。

“其實,這並不是我想到的。”

感受到諸葛亮怪異的目光,徐庶連忙指了指那封信:“若是我沒猜錯,林師恐怕早就對情勢做了一個預計,所以便在信中將情況說明了出來。”

諸葛亮在徐庶的提醒下,很快就回憶起了林辰的書信,下意識道:“那句…荊州定,則陛下將大封功臣?”

“正是如此。”

徐庶點點頭,道:“我覺得,林師既然已經料到此處,到時有很大可能會勸說陛下,然後……將這些功臣封到哪裡的權利,直接交給荊州的主事之人!”

彷彿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的諸葛亮,瞬間就明白了過來:“元直說的可是公達先生?”

“若我沒猜錯,此人的手段應當極為之厲害,不然當初林師便不會將此人放在南陽!”

徐庶一邊點頭,一邊感慨道:“另外我還覺得,或許孔明還在思索之時,這位公達先生便早已摸清楚了荊州的情況。

此刻……他大概是在等詔命了。

我估計,只要詔命一下,這位公達先生估計便會施以輕描淡寫的厲害手段,於無聲中將荊州的勢力打散了。”

諸葛亮聽後,不由有些喪氣道:“所以,在元直看來,到那時,才是吾等展現能力之時?”

看著面前這個天才的喪氣模樣,徐庶笑了笑,但卻並沒有回答。

“哎。”

諸葛亮嘆息道:“在如今想來,林師給我那封信,恐怕也就只是讓我把他的鴿子送到雒陽,根本就沒有指望我啊。”

他感覺自己入戲太深了。

本以為自己是主角,誰知道自己卻連個配角都不是。

徐庶感覺諸葛亮想的太多了,連忙道:“林師既然給你送了信,想來也是希望你能在此事當中展露一些手段出來,實不必如此妄自菲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