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孔明,可不會做這般果斷的行徑……

林師,著實恐怖。

心中滿是感慨林辰對諸葛亮的影響,恐怕已經到了骨子裡的徐庶,滿是平靜地跟後者對視到了一起。

“亮要說沒有,元直又該不信了。”

諸葛亮站了起來,語氣盡可能平緩的道:“其實,若非此事事關重大,亮也是不願如此的。”

假如只是籌謀劉表,或是其他的軍略計劃,諸葛亮絕對不會用這種方式對待徐庶。

可問題在於,林辰的那封信關係到了大漢將來的根基。

初出茅廬的諸葛亮,實不願因自己的一時疏忽大意,便將此事給弄得一塌糊塗。

“孔明這是承認了?”

徐庶說到這裡,不由得搖了搖頭,道:“罷了,不管你諸葛孔明是承認也好,不認也罷,事情就在面前了,我都要做一個選擇。”

“不知……”

諸葛亮也沒有繼續刀斧手的話題,笑著問道:“元直可否告知,你的選擇是什麼?”

“聰明人都知道該怎麼選。”徐庶掃了眼四周,走過去將信遞還給諸葛亮道:“先不說這四周的刀斧手如何。僅僅是將來可見的強盛大漢,便足以讓吾輩熱血之士為之奮鬥了。”

“只不過,此事著實有些難辦。”說到這裡,他微微一頓,眉頭也隨之皺了起來。

“是啊。”

諸葛亮認同地點頭道:“此事可以說是艱難之極,但…吾等若是真能做到,以此事之重,亮以為,當不亞於重塑大漢!”

“但正是因此,你我才會如此的心甘情願,不是嗎?”徐庶說到這裡時,微皺的眉頭漸漸散開,臉上也隨之有了幾分笑容。

“說到此處,亮倒是有一件事想問……”

“請說。”

“元直以為,此事當從何處開始?”

“我?”

徐庶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隨後忽然看著諸葛亮笑道:“若是我來做,肯定是要按照林師早就打下的基礎,一步步去實現。”

“林師打下的基礎?”諸葛亮彷彿沒想到徐庶會這麼回答,不由愣了一下。

徐庶點頭,道:“孔明莫非忘了,當初陛下與林師曾為了迅速安撫南陽,提出過一條政略?”

“元直所言,可是助人復家之事?”

諸葛亮皺了皺眉,道:“此事我倒是記得,可若是以此而行的話,豈不就是把荊州世家趕走,但卻留下了其他禍患?”

“誰說要把世家都趕走了?”

徐庶無奈地擺擺手,指著諸葛亮道:“你啊,到底還是年輕了些,有時候或許很聰明,但有時……偏偏卻又會去鑽牛角尖。”

對於徐庶批評自己年輕,諸葛亮還是認可的。

於是,他收斂了表情,恭恭敬敬地對徐庶行禮道:“敢請元直兄教我。”

“不必如此。”

徐庶彷彿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幕,在諸葛亮剛躬身時,他就將其托住了。

隨後,他不等諸葛亮再有其他的反應,迅速道:“有些時候,趕盡殺絕並不是最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