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精度再次突破的機會 【求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想到這些私人問題,李堯不禁撓了撓頭上的亂髮。
他一心撲在搞發明的課題工作,對家庭的照顧不夠,導致前妻跟他離婚而去。可內心深處,他還是不願跟老婆兒子分開的。
“都是錢惹得禍。我要是跟現在一樣有錢,小藝就不會跟我離婚的。”李堯感慨萬分的嘆息,覺得認識許振鳴太遲了。
“許董,我們是去集團公司總部,還是去鳴芯製造公司?”這時,正在開車的二劉回頭過來請示許振鳴。
得到流體軸承的技術,許振鳴正在考慮著怎麼提高一鳴集團公司產品的精度問題。所以他也在出神發愣,被二劉的一聲提問驚醒過來。“我們先去數控機床廠。”他朝二劉擺擺手。
不多時,許振鳴領著李堯已經來到數控機床廠的試驗車間裡。
車間裡有三臺半成品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都是那種重型龍門式的五軸聯動鏜銑組合機床。還有一臺正在工作的重型五軸聯動加工中心。
這四臺重型加工中心,都是為了長弓集團而製造的。一旦透過驗證,這些四臺大傢伙就會被髮給長弓集團的保密單位,為國防裝備提供重要部件的加工服務。
“額?我們集團公司還能做這種大型數控裝置?”李堯也是機械專家,被眼前的場景給驚呆了。“五軸聯動!重型龍門式的加工中心!我的乖乖,老邵沒騙我啊!”他自言自語的朝那臺正在工作的重型裝備走去。
這臺裝備正在加工一根不規則的渦扇葉片,曲線非常複雜,用常規裝置根本製造不出來。這種渦扇葉片的材質也很特別,切削出來的碎屑都要回收交給長弓集團。
“李工,我準備把這種裝置的主傳動機構都改為流體軸承。你認為用什麼介質最好?”這時,許振鳴指著正在工作的五軸聯動重型數控機床問李堯。
他告訴利堯,這臺五軸聯動重型加工中心正在做產品論證測試,估計8月中旬的時候能完成論證。到那時,一鳴集團公司就會正式向全球釋出五軸聯動數控機床。
“但我對這種機床的精度還是不滿意,希望下一代的產品能達到0.0010.003毫米的精度。”許振鳴表情無奈的搖搖頭。
一鳴集團公司自己生產的滾珠絲桿、國產精密軸承、其他加工件的精度都沒達到完美境界,導致這臺重型加工中心的精度只能達0.0030.005毫米之間。勉強可以算高精度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跟老外的產品還是有差距的。
但即便如此,李堯還是第一次聽到國產有這種高精度數控機床的情況。
“哇哦,我果然沒選擇錯誤。咱們集團公司能做出如此高精度的數控機床,前景不可限量。我若是把流體軸承與之配套,也算是做出不小的貢獻。”李堯對自己的未來很憧憬。
他迫不及待的提出要看這臺重型加工中心的傳動機構圖紙,好根據圖紙來設計流體軸承的介質。
聽到這話,專案負責人洪愛國乾笑了幾下,目光看向許振鳴。這臺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的全套圖紙和裝配工藝,都是保密級別比較高的資料,一般人是無權查閱的。
許振鳴此時卻點點頭,“老洪,安排人把圖紙拿來,我們就在現場研究一下。”
“是!”洪愛國聞言很詫異,用眼角的餘光看了看站在身旁的李堯,“這人是何方神聖?許董為何對他如此看中?”雖然這麼想著,他還是安排手下的團隊人員按照許振鳴的吩咐來操辦。
不一會兒,一名技術員抱來一摞藍圖。這些圖紙就是重型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的主傳動機構圖紙。
越是精密裝置,傳動機構的圖紙就越複雜。
這臺龍門式重型數控機床的傳動機構圖紙也是一樣,有幾百張圖紙組成。眾人翻看了一個多小時以後,李堯才表情凝重的跟許振鳴彙報:“許董,為了保險起見,我認為這種傳動機構應該選用空氣軸承。”
他告訴許振鳴,自己研究的流體軸承技術當中,空氣軸承的技術最成熟,最有把握應用到重型機床方便。“若是輕型高精度加工中心,我倒是有信心用4號油軸承。”見許振鳴的眉頭微皺,李堯又補充了一句。
李堯以為許振鳴不滿意自己的提議,所以才這麼補充說明一下。
但許振鳴卻不是這麼想的,“空氣軸承?米國人和島國人好像用得也是這種傳動機構。但比德國人的產品還是要差了點。但目前來說,也只能這麼辦了。”
一念至此,許振鳴同意了李堯的提議。他當場給李堯布置任務,回去以後要立即更換加工裝置和製造工藝,儘快把配套的空氣軸承做出來,發到一鳴集團公司的總部。
“洪廠長,你這邊和李總直接溝通,討論好以後修改設計這臺重型五軸聯動數控機床。”許振鳴決定立即再製造一臺新型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無論自己使用還是對外銷售,都沒問題。
現如今,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在華國、巴鐵、中東等國都是緊俏商品,不愁******如說,現在正測試和論證的這臺重型數控機床,一鳴集團公司給長弓集團的價格是六千多萬元。若是按照市場行情價,許振鳴喊8千萬元都能賣掉。
不說別的國家,巴鐵就會搶走的。
還比如說,中東某些國家也會搶著要貨。
所以說,這才叫做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一鳴集團公司的產品能做到這一點,許振鳴還是比較自豪的。
“許董,那三臺半成品的重型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我們也要修改設計麼?”這時,洪愛國指著另外三臺機床問許振鳴。從內心來說,他還是不願做這種半成品的修改設計。工作量特別大,還最容易出錯。
話說這種高精度的數控機床設計可不簡單,需要做資料模型設計,要理論驗證的。倘若要修改一個關鍵部件,就要重新做資料模型論證。而傳動系統中的軸承非常重要,若是要修改,就等於重新設計一臺重型數控機床了。
許振鳴也知道其中的難度。“這一批次的四臺機床就這麼辦吧。要是重新設計,時間上不允許。”他猶豫了一下,當場就拍板下來,確定好洪愛國團隊的下一步研發課題方案。
少頃以後,許振鳴又想起來一個好點子,“洪廠長,帶我去看看光刻機的基礎平臺系統。咱們邊走邊聊。”
於是乎,許振鳴和李堯在洪愛國的帶領下,朝另外一間試驗車間走去。
在路上,他告訴洪愛國,“你們團隊人員應該引進計算機專業的人才。讓計算機專業的人員編寫一個機床結構設計軟體,可以透過軟體來生成資料模型。”
這個好點子就是許振鳴剛才想起來的,國際上許多機床公司都已經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