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後,冰雪融化,人們才找到遇難華工的屍體,他們的雙手依然緊緊握著工具。

1866年冬,在塞拉嶺通道施工中,有500到1000名華工死於雪崩。

1867年,內華達地區遭遇有記載以來最大的暴風雪,積雪最厚的時候達到十四米深,但停工一天即意味著資本家的巨大損失,於是四巨頭不顧天氣,仍然責令工人繼續施工。

而這批具有驚人忍耐力和犧牲精神的工人,就在深深的積雪中繼續不停地開掘路基、鋪設鐵軌。

經常有人在勞動中就被無常的暴風雪奪去生命,有時甚至整個營地遭遇雪崩而被掩埋,許多人的屍體直到幾個月以後冰雪融化才被發現,他們已經僵硬的手中還緊緊地握著鐵鎬。

1868年,工程延伸到內華達山——今天的美國人把這段鐵路稱為“內華達山上的中國長城”,約有1000名華工死在這裡。

1970年,人們從當地沙漠中挖出約907.2公斤的華工屍骨。

廣為流傳的“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華工的屍骨”,這句話絕非誇大其詞。

撤離的時候,也能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撤離。

足以可見修路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如果是讓大秦子民去修建鐵路,秦軒自然是捨不得讓大量子民付出性命。

即便要修,也要儘量保證在安全的情況下減少事故。

但是手裡還握著二十萬俘虜,那就另當別論了!

胡人劫掠大秦戍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對於劫掠的大秦子民,更沒有當人看。

秦某人可是有名的睚眥必報。

既然胡人沒有把大秦子民當人看,現在大秦勝了,自然也會把他們的性命視作草芥!

正是因為深入草原修路很危險,才正好讓他們去承擔這個危險的任務!

至於修建阿房宮,那邊另外有人負責。

十五萬精騎橫掃草原各部落,源源不斷抓回來超過三十萬人。

其中婦孺之類的都送去開墾土地。

而留守的十多萬青壯,則送去修建阿房宮了。

這二十萬俘虜從挪用開始,秦某人可就沒打算還回去過。

一旦草原上通了鐵路,就能把新建的草原郡城連結起來。

而且將來要對西域用兵的時候,就有了一條高速的運兵通道。

也能快速解決因為遠征,糧草的運輸問題!

秦軒昂起下巴,講述著鐵路運輸的各種優勢。

在場的人都聽得目瞪口呆,滿臉震驚。

嬴政平靜的神情下,心頭卻一片火熱。

對於這種神奇的運輸方式,那是嚮往不已。

如果真能夠如同長子所說的那麼神奇,單是兵法所言的兵貴神速這一條,就讓大秦利於不敗之地!

更何況還能大量的運輸,更是解決了騎兵不足的問題。

心頭有怎麼能不火熱呢!

不過

嬴政是務實的,有些事情還需要眼見為實。

不由沉吟道:“此物真有你說得如此神奇?”

“一試便知!”秦軒自信滿滿的一笑,恭敬的伸手虛引。

“火車今日首發,請父皇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