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集前鋒一萬……!”

攝政王揮動手臂,就要下達前鋒小股部隊進攻的命令。

突然

“攝政王三思~!”

下方一名武將立刻站了出去,焦急的阻攔。

其他人見狀,臉上露出猶豫之色。

有人心底贊同,有人卻不贊同。

畢竟,一旦發生萬人以上的廝殺,局勢就有失控的可能。

東胡一方的確勢大,兵力也更多。

卻並不齊心!

一旦雙方真的殺紅了眼,用大腳趾都能猜到其他三萬必定會坐山觀虎鬥。

等到兩邊殺得元氣大傷時,再出來撿便宜!

或許最後在瓜分地盤的時候攝政王能多分一點,但也多得有限。

和損失比起來就不值一提了。

大家都在拼命擴充勢力,攝政王一方卻損失了不少兵力,此消彼長下就落了下風。

這也是不少人想要阻攔的原因。

為了找秦國要糧草,卻讓主力大軍陷入危險,有些不值當!

攝政王聽了下方的阻攔之意,臉上也露出猶豫之色。

從初衷來說,攝政王是願意聽從伊摩利的建議,對匈奴發動一些小規模的廝殺。

如此一來,就能入伊摩利說的,有功勞,糧食也能分大份!

同時,也是在向大秦那位太子殿下示好!

攝政王是如何能坐上這個位置的,心裡是再清楚不過了。

如果沒有秦國那位太子的建議,挾幼王以統治王庭,又怎麼能坐穩攝政王的位置?

在名義上,還能號令其他三家勢力!

在東胡四王發生矛盾需要調解的時候,秦國那位太子也是暗暗拉偏手。

要不然,日子恐怕就沒這麼好過了。

單是收服人心就是一道難題!

治下的貴族們看到秦國的偏向,才會默許了坐上如今的位置。

所以,攝政王對秦國那位太子殿下,是忌憚又敬畏。

和伊摩利才有了共鳴。

因為二人都是靠著強大的秦軍威懾,才坐上了王的位置!

現在自然是想做出一些舉動,讓自己有別於其他三家。

才能得到秦國的支援。

也是表明態度!

可謂是一舉兩得!

所以才會立刻下令,想要掙表現。

只是下面人的意見,也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