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大草原深處,氣氛很是緊張。

三十萬五萬精騎匯聚在交界處,相互對持著。

緊張的氣氛彷彿是繃緊的弓弦,戰爭隨時可能一觸即發!

雖然雙方的上層心裡都有數,也是從大局出發。

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願意真正開戰的。

畢竟,雙方的主力齊聚於此。

一旦開戰,局勢很有可能會徹底失控!

尤其是冒頓,面對強大的東胡更不遠在此時開戰。

連內部勢力都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此時對外開戰是極為不利的。

要的,只是利用緊張的氣氛來凝聚人心,快速整合勢力。

對持,才是最好的結果。

所以對下屬是極力的約束,誰也不準率先挑起戰端!

但是

對東胡一方來說,在僵持之下卻越來越煩躁了。

東胡四王在經過商議之後,達成了協議。

決定以不戰而卻人之兵為上!

能夠在對持中壓制匈奴低頭,主動交出那塊地盤是最好的。

那樣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在不折損力量的前提下,還能得到一塊土地。

是上上之策!

況且還有秦國那個冤大頭在背後支援糧草,僵持得起!

反正秦國的命令是奪得那片土地,至於用什麼方式方法,那就因地制宜了。

又怎麼會看不穿此乃秦國驅狼吞虎的策略呢。

畢竟,誰也不是傻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

反正有免費的糧草供應,那就吃飽喝足了耗著唄!

而匈奴沒有後援,卻堅持不了多久的。

到時候,冒頓若是不想開戰導致全軍覆沒,就只有交出那片土地一條出路!

東胡四王的策略是好的。

但是下方近二十萬騎兵卻有些安耐不住了。

東胡強大,本身就瞧不起匈奴。

而且胡人性格暴虐,沒事都要搞事,更何況是兩軍對持呢。

可以說,底下是小摩擦不斷。

這種事情,想控制也控制不住。

要是嚴厲制止的話,反倒會弱了聲勢,連士氣都會受到影響。

只要事態不擴大,也就由得他們了。

東胡攝政王坐在帳篷內,下方高階武將齊聚。

所有人都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氣氛很是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