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冒頓,是不得不應戰……。

大秦精銳一日不到,他們就只能繼續僵持。

每日消耗著大量的糧草!

只有等到大秦十五萬精騎到了,他們才會發起進攻。

一來,是免得雙方廝殺,秦軍坐收漁利。

另一方面,就是加上了大秦十五萬精騎,他們就有了絕對優勢兵力。

到時候真要決戰,損失也小一些。

而且秦國同樣損失慘重,對他們也就沒有威脅了。

都有各自的小心思,彼此之間哪有什麼真正的友誼呢!

秦軒率領十五萬精騎在不急不緩的前行。

另一邊

屠睢坐鎮上郡,聽著各方傳來的彙報。

此次幾乎是舉國之力的一戰,自然要各方都協調到位。

六十萬步軍,自然也要有人主管。

否則都各自為戰,這仗就不用打了。

秦軒作為主將,統領十五萬精騎在前。

而屠睢作為副將,統領六十萬大軍聽侯指令。

畢竟,一軍之中不能沒有統帥。

若是兩個主將,難免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

所以,即便屠睢統領的大軍人數是秦軒的數倍,卻依然只是副將。

一旦主將命令送來,就必須無條件執行。

如此,才能更協調的進行圍殲之戰!

對於此次的統兵人選,也是經過權衡的。

統領六十萬大軍,可不是誰都能勝任的!

王翦和王賁父子,行事穩打穩紮,倒是附和。

但因為某些因素,他們卻成了最不可能的人。

若是王翦兩次統領六十萬大軍,那就是犯大忌諱了!

思來想去,也只有屠睢最合適。

此人性格雖然暴虐了一些,但一直深得皇帝信任。

要不然在原軌跡中也不會在首次征伐嶺南的時候擔任主將了。

只是後來被秦某人壓制,才轉為了副將。

也因此幸運的保住了性命!

所以,成了此次副將的不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