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秦軒甚至制定了百人為一隊的陣型來應對沿途的襲擾和埋伏。

可是說,這是以命換命的打法了!

當地人若是敢埋伏偷襲,即便對最前沿的隊伍形成了傷害。

但是也會被緊隨其後的隊伍給掩殺!

百越部落眾多,但是也更為雜亂。

一方勢力又能派出多少人來埋伏送死呢?

五十萬大軍一路橫推,絕對佔據壓倒性優勢!

甚至,秦軒批准了在戰局遇到困境時可以用火攻的策略。

這時候不講環抱,放把火也沒什麼。

而且此時不像後世,沒有那麼發達的工業。

甚至一個國家的工業要面向全球!

此戰即便少了一些叢林樹木,等到大戰結束之後重新栽種就是了。

只要過上三五十年,又會恢復為茂密的叢林。

而且一統嶺南之後必然要推廣農耕。

為了開墾農田,開闢農田同樣需要砍伐!

所以,只要能根據規定的時間進度,戰法隨意發揮!

更重要的是,若是五路大軍沒能按照計劃到達指定位置。

那麼,作為騎兵從海上突襲的陸戰隊就會陷入危機。

這支三萬大軍可是秦軒的私兵,這次只是為了練兵才借給老頭子的。

陸戰隊可以出現傷亡,畢竟戰爭就沒有不死人的道理誰都懂。

但是必須控制在可承受範圍!

要是被打殘了建制,甚至因為大軍無法馳援而陷入絕境,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在計劃中,這支騎兵對整個戰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謂擒賊先擒王,等到各部的守軍都被調到前方抵抗五路大軍的時候,就正是奇兵突襲的機會!

一旦將各部的王給擒獲,後方被襲擊,正在前面抵抗的隊伍必亂!

這一仗,基本就能快速拿下了!

以這些土著的眼界,是絕對想不到世上竟然能有一次運輸數千精兵的大船。

所以,即便留有兵力也有限。

三萬陸戰隊,隨便突襲那裡都必然一擊必殺!

怕的,只是周圍的部落擔心腹背受敵而默契的派人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