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城外,一片開闊地上三十萬大軍駐紮,拱衛京師重地。

巨大的演武場上,一名名身披黑甲的大秦精銳戎裝列隊。

每一個人的臉上,都透著無形的殺氣。

這些都是上過戰場,參加過滅六國之戰的精銳!

要不然,也不會精心挑選出來拱衛京師了。

在前些時日,蒙恬就被派往軍營訓練軍士,為背上作準備。

不過,當時按按照皇帝額想法,是派遣三十萬大軍駐守上郡,以抵禦匈奴的襲擾。

所以,無論是訓練還是大軍所行需要的軍械糧草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調動起來,也需要很長時間。

這支大軍,也不該在這個時候北上作戰。

其實,嬴政心裡清楚,以大秦目前的狀況和國力,是不可能徹底消滅匈奴的。

所以調集三十萬大軍的糧草和軍械,已經作好了長期駐守的準備。

另外,在計劃中還準備一條從咸陽直通上郡的直道。

所需要調動的民夫數量龐大,也需要時間。

這一套操作下來,對大秦的國力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要不然,以千古一帝的雄才大略又怎麼會選擇修建長城被動防禦。

而不是像漢武帝一樣在草原建城,主動出擊呢!

不是不想,是國力不允許啊!

不過由於秦軒的提議,和頓弱的積極配合。

嬴政果斷修改了之前的戰略部署,把被動防禦調整為了主動出擊。

所需要調動的兵力,也不再是三十萬,而是十萬!

配合上郡的五萬守軍,合為十五萬大軍,打一場誘敵的伏擊戰!

再推動匈奴的內鬥,大秦戍邊的危機基本就能解除了。

所需要動用的人力物力,比起大軍被動駐守來,節省太多了!

用一句當下的話來說,就是秦軒的提議價效比更高!

畢竟,作為一個見慣了鷹醬騷操作的現代人,深知打仗就是大錢的道理。

若是不能撈到好處,最後只能把秦國給拖垮!

以大秦的國力南北兩邊同時用兵近百萬,而且還有個極其喜歡透支勞動力的皇帝。

今天修皇陵修,明天修曠古爍今的阿房宮。

民間不怨聲載道才怪了!

二世皇帝是妥妥的昏君,但始皇帝留下的爛攤子也是加速大秦走向滅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