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顏宓領兵出京(第2/7頁)
章節報錯
如果吳國公能夠離開京城,回到西北,那麼吳國公府的難題就將迎刃而解。
容玉再厲害,他畢竟是賊,而且還是身份見不得光的賊。很多事情他能做,可是官場上的事情他插手不了。這就是容玉的短板。
吳國公則不然,只要吳國公能夠出現在西北,就能從官面上整頓西北軍事,將西北軍事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上。
奈何元康帝不是傻子,說什麼也不會放吳國公離開京城。就算將吳國公養成了廢物,也比將吳國公放回西北要強。
至於定國公,本就是外戚,就算元康帝讓定國公出京掌軍事,定國公也不敢。就怕引來猜忌,全家老少都要跟著陪葬。
說起來三大國公府很牛逼,那也只是相對而言。實際上,處在三大國公府的位置上,所受到的掣肘和限制,比一般官宦勳貴多了去。這也是為什麼三大國公府必須抱團抗爭皇權的原因。
現在顏宓要以晉國公的身份重掌兵權,並且還要帶兵出京,長期遊離在京城之外,此事很難。若非有宋子期這樣的大牛相助,單靠三大國公府未必能夠辦成此事。
當然,顏宓重掌兵權只是第一步。最難的是帶兵出京。
元康帝如今防備武將就跟防備反賊一樣,怎麼可能輕易讓顏宓帶兵出京。
顏宓想要出京,就需要一個契機。
宋子期給顏宓找到了一個契機,只待宋安然協助,時機一到,顏宓就能名正言順的帶著兵將出京打仗。
元康帝有一套組合拳,卻不知宋子期顏宓和宋安然也有一套組合拳。而且他們的組合拳,會將元康帝打得頭頂冒煙,暴跳如雷。
元康帝打定了主意要修宮殿修園子,誰都阻止不了。膽敢阻止的人,元康帝是恨得咬牙切齒。朝中大佬,元康帝暫時動不了。像那些御史,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抓到詔獄裡面關起來。
朝中緊張氣氛加劇,內閣有人提議退讓。這麼爭鬥下去,朝堂亂來,最後遭殃的還是老百姓。
有人想退,有人則堅決反對。這樣一來,全如了元康帝的意,內閣如元康帝預期的那樣分裂,鬥爭。
朝堂上亂鬥了一個月,耽誤了許多政事,就連老百姓都在罵朝臣們拿了俸祿不幹事,全是一群窩囊廢。
到了這個時候,朝臣已經沒有多少底氣繼續鬥下去。除非真的可以不顧民生,不顧天下人的非議。再說元康帝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很多朝臣在中途改弦易撤,加入了支援皇帝的陣營。
說白了,這就是利益博弈。
最後,朝臣妥協。戶部答應兩年內,給三百萬兩用於修宮殿修園子。
三百萬兩遠遠不夠,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但是元康帝卻很滿意,他成功的在朝臣裡面撕開了一個口子。今年戶部拿出三百萬兩,明年他就有辦法逼著戶部再拿出三百萬兩。
說到底,人一旦習慣了妥協,就會變得越來越軟弱。同理,政治上一旦習慣了退讓,也會變得越來越軟弱。
不少朝臣們面對這個結果,幾乎痛哭失聲。
而大家都沒發現,有人趁機渾水摸魚。等到元康帝一道旨意,任命顏宓為五軍都督府左都督,掌南府軍。原先的戶部左侍郎另有任命的時候,無論文武大臣,都驚呆了。
顏宓棄文從武,這一招讓人看不懂,完全看不懂。感覺就像是一個蠢貨在胡來一樣。
顏宓立志做文官,而且已經做到了三品戶部左侍郎的位置上,只需再磨鍊幾年,就能更進一步。這個時候放棄,實在是讓人想不通。
當然,也有一眼看穿顏宓此舉深意的人。
甚至連顏宓和宋子期私下裡的行動,也有聰明人猜了出來。不過大家都有默契,什麼都不說,就讓其他人猜去吧。
至於元康帝,雖然心有不甘,卻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誰讓宋子期答應他,只要讓顏宓重掌南府軍,宋子期就會暗中助他從戶部拿錢修宮殿修園子。
宋子期做到了自己的承諾,戶部果然拿出銀子。元康帝也要遵守承諾,任命顏宓為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品級一下次從正三品,躍升到正一品。當然,以顏宓晉國公的身份,顏宓完全當得起。
事情看似塵埃落定,實際上一切只是開始。
國公府遙光閣書房內,宋安然指著輿圖,手指放在兩湖地面上。
宋安然沉聲說道:“自前年開始,兩湖連遭水災旱災。這裡本是魚米之鄉,當地老百姓富足,所以就算連連遭災,當地老百姓還能活下去。
可是這個情況,在今年發生了改變。自今年開春,兩湖地界就沒下過一場雨,當地百姓數年積攢下來的家業即將毀於一旦。
據四海商行傳回來的訊息,有的地方已經開始賣兒賣女,有的地方已經有人上山為寇。災情不緩,當地情況會持續惡化下去。
現在那邊就如一個火藥桶。等到秋收,大家見糧食難以為繼,需得易子而食才有活命機會的時候,這個火藥桶就會砰的一聲巨響,將整個大周炸個天翻地覆。屆時你的機會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