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暗鬥(第1/6頁)
章節報錯
顏宓是在三天後回到國公府。
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持續了兩天兩夜,到第三天早上雨勢才慢慢轉小。但是雨依舊沒有停下的意思。
淅淅瀝瀝的雨滴落在地面上,濺起一點點水花。
兩天兩夜的暴雨,緩解了乾旱,卻也帶來了水澇。
京城地勢低窪的地方,無一倖免,全都積了深深的水。最深處足有一米多深。雨水倒灌進入老百姓家中,老百姓剛剛熬過旱災,現在又不得不面臨水災的禍害。
朝廷上所有人都動了起來,忙著賑災。這次賑災的物件,除了備受雨水困擾的農民之外,還有幾十萬居住在京城內的老百姓。
居住在京城內的老百姓,多半都是手工業者,小商販,或者乾脆就是給人幫傭,甚至是到碼頭工地下苦力的苦哈哈。
這些人不像農民,他們存糧有限,一般都是領了工錢之後,買個三五天的糧食放在家裡。吃完了再去買。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雨,不僅淹沒了他們的家園,連帶著存在家裡的一點糧食也全都被大雨毀掉。
京城內幾十萬張嘴沒飯吃。加上城外受災的農民,將近上百張嘴都要指望著朝廷吃飯,朝廷的壓力瞬間大了十倍不止。
之前戶部購買的那些糧食,還不夠百萬張嘴吃三天。
洪水一日不退,老百姓就沒辦法自食其力。即便洪水退去,老百姓也需要朝廷出力,幫他們完成災後重建。
這樣算下來,未來半個月甚至一個月,這上百萬張嘴都需要朝廷的賑災。如此龐大的人口,如此龐大的口糧,該如何解決?
就以一人一天半斤糧食來算,一天所需要的糧食就是五十萬斤。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萬斤。趕得上當年永和帝帶軍隊深入草原所消耗的口糧。
關鍵在於,當年永和帝帶軍隊深入草原,那是持續半年時間的戰爭。而今一個月就需要上千萬斤的糧食,這種壓力,根本不是當年能比的。
當戶部尚書宋子期,在早朝上將一組組驚人的資料丟擲來,不光是元康帝被震驚了,就連內閣大佬們,朝堂同僚們也全都震驚了。
說完了大資料,緊接著宋子期又說了一個殘忍的實情,百萬人口只是保守估計。實際上受災的人口相對於百萬人口只多不少。宋子期估計,京城內外,所有受災人口加起來,可能有將近一百五十萬左右。
這個數字將朝堂人員都快嚇傻了。
他們以前在地方上為官,遇上天災,最多一次需要賑災人口,了不起也就是一二十萬。到了京城,動輒就是上百萬的人口,是過去的十倍,這些官員真的感受到了恐懼。
賑災十萬百姓,都需要當官的豁出老命才能辦好。賑災百萬人口,只怕將老命豁出去,都未必能夠辦好。
有人就悄聲嘀咕:“京城有這麼多人嗎?不會是誇大其詞吧。”
宋子期聽到了這句抱怨,他眼皮子一撩,冷冷地瞥了眼提出這個疑問的官員,然後擲地有聲地說道:“永和十七年,京城重造皇冊。當年京城內就有一百三十萬人口。
經過這麼多年休養生息,如今生活在京城內的老百姓只多不少。聽清楚,本官剛在說的一百三十萬人口,僅僅包括城牆以內的範圍。
京城外還有數個縣,每個縣都有十萬到三十萬不等的人口規模。整個京畿地區的人口加起來,已經超過了三百萬。
之前旱災,本官派出官員深入各個災區做調查。根據這段時間時間的統計,旱災期間,京城外受災的老百姓已經達到了三十五萬。
這三十五萬受災人口的問題到現在還沒得到徹底解決,如今一場大暴雨,勢必讓這三十五萬人口的情況越發嚴重。
還有,因為這場大暴雨,之前勉強還能維持生活的老百姓,勢必有一部分人也會被迫淪為災民。也就是說,京城外受災百姓保守估計,數目應該在五十萬到七十萬之間。
說完京城外,現在說京城內的情況。據本官所瞭解到的情況,已經可以確定京城內地勢低窪的地方全部被淹。房屋被沖毀將近五萬間。
根據前些年五成兵馬司做的一個統計,居住在京城地勢低窪地帶的老百姓,就有七八十萬人口。這些人口,幾乎無一倖免,全部成了災民。
還有,除了地勢低窪的地帶,其他地方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暴雨影響。京城內因為暴雨受災的人口,只會比本官估計的更多,而不是更少。”
元康帝聽完這一連串的數字,頓時頭都大了。以前沒有天災的時候,元康帝會因為京城人口眾多而感到驕傲自豪。可是如今,他恨不得京城的人口能夠減少五倍,不,是十倍。如此一來,受災的人口也會大大減少。
只可惜,這只是元康帝自己美好的願望。
元康帝感覺心口疼,不是被氣的,而是被嚇的。他對宋子期說道:“宋愛卿,你告訴大家,現在朝廷該怎麼做?”
宋子期擲地有聲地說道:“陛下,如今最要緊的事情就是賑災。除了賑災,還要防疫。大家都知道,大澇之後必有大疫,防疫甚至於比賑災更關鍵。
要在賑災的時候做好防疫工作,一是要準備足夠的藥材,二是不準讓老百姓飲用被汙染的生水,三是人畜糞便一定要管理好。不能讓人畜糞便汙染了老百姓的飲用水。
這是微臣昨日找太醫院太醫還有霍大夫商量出來的,簡單易行易懂的防疫手冊。
請陛下下旨,讓衙門安排足夠的人手,到受災百姓中間宣傳防疫知識。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將防疫知識同賑災相結合。”
元康帝連連點頭,“宋愛卿說得有理。防疫這件事情,刻不容緩。朕會下旨,讓京城內所有衙門注重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