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求救信,說起來還多虧了大公子,”甄宓臉色有一絲悽苦道:“妾身猜想,大概父母是真不知道妾身流落到了哪裡,所以連捎信都是託了一個行商路過鄴城的親眷代勞。

可是那親眷也不知道該往哪裡送,所以就隨手壩心扔到住宿的客棧裡了。

後來那客棧碰巧發生了命案,那封信陰差陽錯當做證物到了大公子手裡,妾身這才有幸見到那封父親的親筆信。”

“一封信竟是如此離奇,”丁辰嘆道:“可是你後來到了鄴城待產之後,姑母既然待你不錯,你為什麼不派人跟家人聯絡呢?”

甄宓悠悠的道:“妾身覺得,姑母就算待妾身再好,畢竟還是隔著一層,妾身不能給姑母添麻煩。

所以妾身想等著夫君打完仗回來,等夫君做安排。”

其實雖然丁夫人對甄宓寵愛有加,但是不得不承認,甄宓心裡卻依然懷有深深的自卑。

畢竟她是被搶來的女俘,丁夫人就算對她再好,也是看在她肚子裡的孩子的份上,並不是對她甄宓本人。

所以甄宓也很識趣,並沒有提出過任何關於自己的要求,包括跟孃家聯絡。

由此導致她自從出嫁離開家門之後,與家人再也沒有任何聯絡。

一晃幾年過去,此番她驟然要回家省親,心裡自然像打鼓一樣忐忑不安。

好在夫君在身邊,給了她十足的底氣……

……

中山無極縣甄氏也是興盛百年的豪門望族。

其祖上甄豐曾官至大司空,爵受廣陽侯。

甄邯官拜大司馬,爵受承陽侯,而後又出任大漢太保,執掌天下兵權。

甄豐的兒子甄尋任侍中、京兆尹,甄心為光祿勳。

當時世人對甄氏高官有“四甄”之稱,甄家威震朝野,世襲兩千石俸祿。

後來雖然甄氏有所沒落,甄宓的父親甄逸僅僅擔任過上蔡縣令,但是百年豪門,底蘊仍在,甄氏家族在無極縣依然是舉足輕重的存在。

只不過天下大亂之後,甄氏家族便屢遭重創了。

甄逸的妻子張氏是常山人,生有三子三女。

三女皆有國色,其中二女兒甄宓更是豔名遠播,與江南二喬齊名,自然遭到許多別有用心之人覬覦。

可是甄氏到了這一代,僅僅維持著豪門的架子,實際上卻沒有什麼權勢。

於是甄逸只得採用最為簡單的辦法,將二女兒許於當時河北最大的勢力——袁氏家族公子為妻。

如此既做到了與袁氏聯姻,又保全了女兒。

畢竟誰敢打袁紹兒媳婦的主意?

奈何天算不如人算,勢力如此龐大的袁紹卻屢戰屢敗,最後要迎娶甄宓的時候,竟然是因為袁紹已經處於彌留之際,要用兒子的婚姻來沖喜。

後來發生的事,就不是甄氏家族所能左右的了。

鄴城城破,袁氏覆滅,袁尚無暇顧及家眷,倉皇北逃,整個家業全都落到了曹氏手中。

甄逸作為袁紹的親家,那時候只是忐忑不安的思慮如何自保,哪有心思去顧念女兒下落?

他在忐忑不安中過了兩年,曹氏好像也沒有對他甄氏家族下手的意思,甄逸這才漸漸放下心來。

此時雖然不止河北,就連江南都已被曹氏所平定,但是天下卻盜匪橫生,時刻威脅著豪族以及百姓的安全,連甄氏這樣的家族也不例外。

甄氏的女兒可是出了名的美貌,這幾年雖然三姝中的姐姐甄洛也已經出嫁,可是最小的小妹甄姜尚待字閨中。

山匪搶錢搶糧搶女人那是常規操作,甄逸又遇到了幾年前遇到過的同樣問題。

於是情急之下,甄逸急病亂投醫,開始四處寫信求助……

甄府的書房裡,頭髮花白眉頭緊鎖的甄逸坐在桌案後面奮筆疾書。

旁邊的夫人張氏嘆息道:“夫君,你還是別寫了,當今這天下之人都唯利是圖,見咱們甄氏勢微,怕是沒人肯施以援手。

你寫了那麼多信,又有什麼用?

一封回信也未曾見過。”

甄逸抬頭道:“老夫不寫信求援,難道要坐以待斃,眼睜睜看著姜兒被山匪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