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3/3頁)
章節報錯
“你……是何人?”踏頓指著趙雲問道。
“常山趙子龍,”趙雲說著拔出長槍,任踏頓的屍體摔在地上,瞪大眼珠,死不瞑目。
踏頓一死,烏桓軍兵頓時亂了。
他們這烏桓人本來就是由許多部落組成,踏頓作為最大的一支,他活著的時候大家還能團結在他的周圍,作為烏桓的共主,可是他現在一死,每一個部落誰也不服誰,便開始各自為戰。
此時曹仁與夏侯惇率領的五千精銳步卒也趕了過來,他們見烏桓軍已經是一片大亂,四散奔逃,當下也毫不客氣,立即加入戰團。
於是這號稱“天下名騎”的烏桓騎兵,在失去首領之後自己陷入了混亂之中,在曹軍絞殺下迅速覆滅。
這白狼山之戰前前後後經歷不過半個時辰,其精彩程度遠不如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但是其功績卻是彪炳史冊。
因為無論官渡還是赤壁,那都是漢人之間的內戰,而白狼山之戰卻是抵禦外辱的民族之戰。
此戰過後,北方的烏桓徹底被曹氏滅族,從此再也不會騷擾這東北邊境了。
丁辰讓人迅速打掃戰場,只發現了許多被烏桓人劫掠來的女子,但是袁尚卻已經溜之大吉,不知到了何處去。
隨即丁辰讓夏侯惇曹仁等抬著踏頓的屍體向西,去展示給那數道防線軍兵觀看。
軍兵們見大單于死了,再也沒有抵抗意願,要麼迴歸本來部落,要麼直接棄械投降,不再抵抗,這兩萬烏桓騎兵被徹底瓦解了。
緊接著,丁辰率領軍兵進入柳城。
柳城作為踏頓的王庭所在,其建設規模大體相當於中原之地的一個縣。
而居住在柳城周圍的,有十萬烏桓族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
又有四十餘萬新被劫來的幽州青壯年百姓,被圈禁在柳城周圍。
丁辰帶領軍兵來到踏頓的單于府,看其規模也跟個普通縣衙差不多。
有幾個烏桓族人老者,跪在門口。
其中一個老者朗聲道:“我等烏桓部族自武帝時期便已臣服大漢王朝,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駐牧,受烏桓校尉管轄,代漢北御匈奴,距今已有兩百年矣。
奈何漢庭大亂之後,以踏頓之流野心驟起,恃遠不服,劫掠漢地,以釀成今日之禍。
如今既然踏頓已死,罪有應得,我等願意誠心歸附大漢,無論內遷還是繼續讓我等居於此地,均聽從漢皇諭令。”
老頭絮絮叨叨說了一通,歸其大意就是他們烏桓部族被打服了,願意重新歸附大漢朝,無論漢朝統治者讓他們怎麼樣都行。
其實在踏頓沒有興起之前,烏桓各部根本就沒有統一,所以還能跟邊境漢民和睦相處。
可是袁紹為了對抗公孫瓚,幫助踏頓統一了烏桓各部,形成了一個相對強大的勢力,此舉不止成了邊境漢民的噩夢,同時也把烏桓部族帶入到持續的戰爭之中。
這都是袁紹為了爭霸天下,一手促成的局面。
如今形勢已經變了,袁紹已死,大漢王朝已經逐漸恢復統一,這些原來歸附大漢的部族們既然選擇重新迴歸,丁辰當然要接受。
他上前道:“既然爾等有這等心思,我自會上表朝廷,代為奏報此事,爾等務必安撫好部眾,勿使釀成亂局,造成無畏之殺戮。”
“那是自然,”老者道:“我等自會各自約束族中後生們,不會讓其生事。
再說,他們武器戰馬已盡數被繳,就算想生事也有心無力了。”
丁辰點頭答應,於是給曹操寫信,請示這十萬烏桓人以及四十萬劫掠來的漢人該怎麼安排。
是內遷還是讓他們繼續住在這裡。
很快曹操的信返回來了,竟是下令讓丁辰屠殺柳城,將烏桓人趕盡殺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