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諸葛亮的小目標與鄭玄西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兵家學院裡觀光了一段時間,張瑞便帶著司馬徽離去。
參觀學院只是順帶為之,張瑞沒有忘記自己此來的最初目的,對司馬徽說道:“孤打算在長安學宮設立一處附屬啟蒙學堂,為長安幼童啟蒙。”
司馬徽問道:“以長安學宮學識為學童啟蒙,是否會太過深奧?”
“倒不需要教導學童太多,只要讓學童知曉長安學宮恢弘背景,文化之浩瀚無窮即可。讓每一學童都對文化、學識有敬畏之心,崇慕之情。”
司馬徽笑著說道:“丞相是想自幼為這些少年樹立崇慕學識之心?”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只有所有百姓內心皆崇慕學識,我諸夏文明才不會固步自封,不至於閉關鎖國。”
更何況從長安學宮畢業的這些將門後代,將來十之八九會參與朝政,這些人自幼接觸浩瀚文化,才會崇慕科學,不至於再次視科技進步為奇淫巧計。
司馬徽對此頗為認可,說道:“學童自幼受文化薰陶,將來無論執政一方,還是領兵作戰,都會格外理性精明,的確有利於文明推進。”
“只是不知丞相打算如何設定這啟蒙學堂?”
張瑞笑著說道:“對孩子總是需要一些耐心,青年才俊、中年婦人恐怕難當此任。”
“孤屬意年輕女教習與資深博士。”
當然這個資深博士不是指年老腐儒,而是能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將道理化為故事的和藹名宿。
之所以張瑞一定要來長安學宮尋找這種名宿,就是因為在長安學宮,有最繁盛的百家爭鳴。
這裡罷黜了獨尊儒術,各家思想可以暢所欲言,學術交流極為密切頻繁。
一位資深博士如果勤勉好學,能夠博覽眾家之所長,為學童們講述最廣泛、最全面的各家典故趣事。
從而讓學童們自幼開闊眼界,對百家學術都有懵懂認知,從而憑興趣選擇自己將來要學習的道路。
而不是兆億人,歷經兩千多年,全部皓首窮經,對著一本論語研究一輩子。
張瑞問道:“大祭酒可有推薦之人選?”
司馬徽認真思索了片刻,說道:“若說涉獵廣泛,最善教書育人者,當世莫過於鄭玄。”
鄭玄的大名,張瑞實在是聽臣屬議論過太多次。
因而立即拒絕道:“不可,據孤所聞,鄭玄似推崇古文。”
司馬徽笑著解釋道:“學問到鄭玄這般境界,已無偏好之說。其著書滿屋,從學數萬。若只精通一門學問,如何教授數萬人?其教書之時,多以採取、問難、啟發為主,學子究竟偏向何方,全憑本心。此正適合丞相所想,只對學童啟蒙,而不傳授任何內容,不偏向諸子百家任何一家。”
倒是有些許道理,只有真正的學究天人,精通百家,才能不偏不倚。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