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諸葛亮智多近妖的原型(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末的這些諸侯,軍事水平如何不太好評價,但治國理民水平都奇差無比。
不然也不會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就將全國人口從六千萬,打到了官府在冊戶籍只有八百萬。
大部分諸侯都不得民心,所以經不起戰敗,一次戰敗就會令其萬劫不復,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其中袁術因為不修法度,奢姿無厭,以劫掠為資,是其中代表。
一個漢末前期最強大的諸侯,竟然能夠不修法度,不徵收賦稅,全靠劫掠百姓來維持奢侈生活。十餘萬大軍補給沒有穩定供應,災年時要靠吃河蚌田螺來維生。
這種行為在張瑞看來簡直不可思議。這種人就算對手全部不堪一擊,他的軍隊在統一全國的路上也會因為缺糧而崩潰。
事實上也的確實如張瑞所想,從建安二年(197年)春,袁術勢力達到鼎盛,僭號“仲氏”開始,到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術病死。不過短短的兩年時間,袁術就從不可一世的漢末第一大勢力瞬間跌落谷底,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曾經那麼輝煌強大的袁術派系就灰飛煙滅了。
而這期間,袁術更是隻在建安二年(197年)同呂布、曹操先後打了一仗,就徹底衰敗,一蹶不振。
建安三年(198年)開始,曹操就開始攻滅呂布,放任袁術在淮南自生自滅。
走投無路的袁術,想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被雷薄等人拒絕。
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又無蜜。窮途末路的袁術自己感慨怒吼道:“袁術怎麼會到這個地步!”最後嘔血鬥餘而死。
看著地圖上密密麻麻標記出來的潛在叛軍,張瑞凝神靜思片刻,凝重的對郭嘉問道:“這是否意味著只要孤派遣大軍進入淮南,袁術麾下將叛亂此起彼伏?”
郭嘉鄭重的點頭,說道:“錦衣衛已聯絡無數江淮豪傑。江淮豪強李通,南陽豪強孫狼,汝南軍閥劉闢、何儀,揚州軍閥鄭寶等,皆願糾連附近郡縣豪傑十餘戶發起叛亂,助我大軍斷絕袁術糧道。”
張瑞看了一眼地圖,問道:“那袁術還能穩妥掌控在手中的郡縣還有哪些?”
“還有廬江、丹陽、吳郡三郡,錦衣衛還未給出回信。”
丹陽郡、吳郡,這是孫策打下來的江東郡國。
如果袁術真的窮途末路,不見得孫策還能對袁術保持忠誠。
倒是廬江張瑞非常關注,廬江的前任太守是陸康,也就是東吳大都督陸遜的從祖父。陸遜幼時喪父,一直跟隨這位從祖父在廬江治所舒縣讀書。
這位廬江太守對朝廷非常忠義,劉協即天子位後,其不顧天下大亂,陸康冒險派遣孝廉進貢朝廷,被加封忠義將軍,秩達中二千石。
張瑞掌控朝廷之後,這位廬江太守還曾經遣使來賀。願張瑞能效仿周公,輔佐天子平定四方。
只是袁術割據一方,屯重兵在鄰郡九江郡的郡治-壽春,雙方斷絕聯絡。
後來袁因為軍隊缺糧,向陸康索要米三萬斛。陸康認為袁術是叛逆,閉門不與之來往,而且整修戰備準備迎敵。
袁術大怒,派遣孫策攻打陸康,將廬江城池層層包圍。
陸康率軍隊固守,手下士兵之前有休假外出的,聞訊皆返廬江,乘夜爬城牆回來幫助守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