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一直有個說法,司馬懿是靠長壽,苟到了最後,所以成為最終贏家。

但事實可能與常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司馬懿的壽命在漢末三國並不算特別長壽,僅七十三歲。

別說與王凌這種八十歲的元老相比,即便與趙雲相比也沒有多少優勢。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可是在前一年,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趙雲還在領兵跟隨諸葛亮首次出師北伐。

從初平二年(191年)趙雲率家鄉義從歸附公孫瓚,到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打了四十多年的仗,壽命卻依舊能與司馬懿相當。

哪怕是張瑞非常關注的諸葛亮,壽命也有五十四歲。

從諸葛亮去世,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這中間有十七年的時間間隔。

所以說,若司馬懿是為了養寇自重,怕打敗了諸葛亮被曹魏清算,才不與諸葛亮交戰,在立場上很站不住腳。

諸葛亮死後這十七年的時間,曹魏要想清算司馬懿,司馬懿早死過一百回了。

張瑞更相信,打不過就是打不過。

同時退回十七年,諸葛亮死的時候,司馬懿年紀還要比諸葛亮年長兩歲。

司馬懿是東漢光和二年(179年)出生,而諸葛亮是,東漢光和四年(181年)出生。

在孟朝,司馬懿還在諸葛亮上一屆,同龐統、郭嘉一同參與了科舉。

諸葛亮在歷史上死在司馬懿之前,完全是因為其鞠躬盡瘁,事必躬親,過度勞累而亡。

蜀國人才凋零,致使諸葛亮不得不如此,但孟朝人才濟濟。

這意味著,只要諸葛亮聽進去了皇帝的諫言,保養好身體,再配以更發達的醫療水平,更健康的飲食習慣,多活十幾年,達到古稀之年並非難事。

想到諸葛亮能為孟朝保駕護航五十年,張瑞對孟朝的未來就充滿了希望。完全不但有司馬懿之流會影響國祚。

聽聞皇帝肺腑之言,諸葛亮感激涕零,起身激動的拱手說道:“得陛下如此信重,臣便是粉身碎骨,也要護衛我聖朝社稷。”

“哈哈,朕不需要卿死。朕對卿最大的期冀就是,能好好活著,長命百歲。坐吧,同朕講講北荒情況。”

“謝陛下。北荒歷經三年開發,如今已有三十萬戶。這其中有我朝移民萬餘戶,前漢遺民萬餘戶,剩下二十七萬戶皆是歸化胡虜。”

“其中扶余人近十萬餘戶,高句麗人六萬餘戶。”

“剩下十萬戶出自何處?”張瑞好奇的問道。

由此也可見塞外之荒涼,三十萬戶,在內地也就是一個郡國的規模,可在塞外卻幾乎網路了整個黑土區所有人口,依舊不足。

諸葛亮笑著說道:“皆出自雜胡?”

“雜胡?”張瑞切肉的手一頓。

諸葛亮重重點頭,說道:“春暖花開之際,我朝大軍會進攻遼東,此時除高句麗外,各地雜胡都會外出漁獵、農耕。臣所部鐵騎便會趁此時外出搜尋雜胡部落。”

“遊騎曾向北一路搜尋數千裡,頗見各種雜胡。一如面板異白、高鼻異瞳的羯人,茹毛飲血的丁零人,漁獵於北海附近的高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