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水利流經的地方很多都是無主荒地,農民們想要趕緊去周圍開墾佔據。

關東農業水平不比關中天府之國,很多田地都沒有配套的水利灌溉設施。

在漢末諸如揚州刺史劉馥、豫州刺史賈逵,都因為興修水利、開鑿池陂而被百姓歌頌擁護,享譽史冊。

所以孟朝決定大規模興修水利後,百姓都極為熱切。

開墾的荒地,耕種滿三年就歸農夫所有,這是孟朝國策。

“各處人民先因兵燹遺下田土,他人開墾成熟者,聽為已業。業主已還,有司於附近荒田撥補。”

這一條是民部對關東設定的補充。

關東與涼州相比,其情況還要複雜,很多田地其本來是有主的,只是百姓為躲避戰亂,逃難離開了家鄉。

對待無能為力的百姓,張瑞沒有對豪強那麼苛刻。所以他們返回家鄉,如果有田藉證明,官府會優先返還給他曾經開墾好的田地。

但若其田地已經被其他人開墾成熟,那就歸開墾者所有。官府會在附近荒田重新補償他相同數量的田地。

也正是因為這條政策,所以關東人民開墾土地的熱情極高,農業生產恢復迅速。

但有一點出現在朝廷的意料之外,那就是這條政令公佈之後,導致關東的結婚率驟增。

青壯勞力,多娶幾名女子的情況屢屢出現。

孟朝河南跟安史之亂後河北的情況一樣,都是被打成了一片白地。

一夫一妻多妾制在這裡已經失去了維持的基礎。每個青壯男子能夠多娶婦女就是善舉,官府也鼓勵其多娶多納,當然還有多生。

當地百姓並不缺良田,娶婦人入門能夠增加農耕的勞動力。

這一波結婚率的提升,便是在此基礎上,青壯勞動力眼紅官府的徭役薪金。

每人每天百錢,幹滿一年就是三萬餘錢。

這麼高的財富數字,顯然是得益於孟朝超級帝國的實力,從貴霜、臨邑以及四方藩國收割了天量財富回中原。

一如米帝最普通的藍領工人也薪金無比豐厚,住著寬敞大房子,享受愜意生活。

所以數十萬計的百姓打算響應官府徵募,將田地留給家中老弱婦孺打理。

這將導致大片郡國範圍內,會形成所謂的“寡婦村”。

一個村子裡大多是留守的婦人,男丁除了年幼的兒童,就是年邁的老翁。

不過這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意味著孟朝百姓已經開始嘗試目光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單調作業模式上移開。嘗試離開土地,出賣力氣賺取薪金。

這對將來工業發展鋪墊了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