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財政詳情(第2/2頁)
章節報錯
“稅收方面,田畝數量清晰,田稅沒有任何疑問。根據豪族佔田多少略有浮動,在兩億石上下。”
“而商稅、關稅、礦稅、市舶司等全年稅收去年送入太倉數字為七十四億六千萬錢,這意味著全國稅收約在一百四十億左右。”
這個數字,諸卿沒有太意外。前漢幽州離亂時,冀州、青州等地每年要調撥給幽州共計兩億七千萬錢作為財政補貼,才能維持幽州財政。
補貼就有兩億七千萬錢,冀州、青州等地留存的賦稅只會更多。擴大到十三州,這個數字翻十倍。前漢一年六七十億是有的。
這一點《後漢書·梁冀傳》也有佐證,收冀財貨,縣官斥賣,合三十餘萬萬,以充王府,用減天下租稅之半。
三十餘萬萬,即減天下租稅之半。總賦稅金額可以大概推斷。
看起來孟朝稅收數字似乎並不比漢朝高出多少,但其實並非如此。
孟朝這一百四十億是不包含農稅的。農稅單獨計算,只收糧食。
這一百四十億是關稅、商稅、鹽鐵稅、礦稅與各種經濟稅種的總和,是對社會財富的徵稅而不是對底層小民徵稅。
此外還有一個關鍵稅種沒有算進去。
國淵說道:“諸卿想必都清楚,我朝每年大朝議都定在二月,原因便是每年歲初會對頂級豪族徵收去年全年算緡稅。今歲交州、安西、揚州等地算緡稅還未曾上報。其他地區全年算緡稅共計九十六億六千萬。”
交州布政使步騭苦笑著說道:“請陛下體諒,吾等從交州一路策馬而來,僅路程便近二十日。二月廷議,算緡稅實在是統計不及。”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無妨,為方便統計精準。自今歲起,卿等可提前開始徵收算緡稅。每年十一月統計前十二個月各豪族算緡稅數額。”
這個很容易理解,也就是統計去年十一月到今年十一月期間,各豪族的收入情況。
國淵說道:“除稅收之外,我朝還有一筆財政收入,即各藩國貢金。”
“去歲各藩國共進獻貢金八千六百斤(還沒算臨邑、貴霜的貢金),白銀一萬七千斤,各類馬匹、貨物共值兩億六千萬錢。”
“除去軍費開支、官員俸祿,以及各項大規模基礎建設,民生用度、醫療、教育、科研支出外,全年財政盈餘共計六十四億三千萬錢。”
這數字令滿堂公卿一陣驚歎,不是這盈餘太多,而是盈餘太少。六十四億錢也就六百四十萬貫錢,並算不上多。要知道北宋巔峰時期,稅收高達一億三千萬貫。尋常時期也有七八千萬的收入。比孟朝高出好幾個數量級。
眾人驚歎的是,國家財政居然撥付出這麼多。花掉了足足上百億錢。
不過張瑞倒沒有太驚訝。有長安學宮、科學院這種頂級教育、文化、科研機構,投入多少錢都沒有盡頭。
僅看提學總檯裴琚兩眼放光的神情,張瑞就猜到了今年長安學宮必然會進一步提高財政預算。以及進一步增修、改善遍佈全國的學校情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