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財政詳情(第1/2頁)
章節報錯
孟朝人口三千萬,良田五億三千萬畝,這個數字在各方面看,都有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恢弘氣象。
聖人天子張瑞徵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蠻夷震恐,負甲而北胡驚慌。當此之時,絕非一句空言。
一名穿越者做到這一步,基本已經算是結局完美。對皇圖霸業,張瑞已經沒有了什麼期冀追求。
現在唯一還令張瑞放不下的就是血脈同胞。
若自己不努力改變時代,在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社會體系下,一次天災,就可能導致整個天下餓殍遍野。
可是這個脆弱的經濟體系,要想改變也並非一件易事。
穿越老前輩王莽在前期也是風生水起,結果就倒在了改革天下這一步上。
總體而言,張瑞現在的成就與王莽篡權成功時,在伯仲之間。都是取得了允執國家的權柄。
只不過王莽將成就多點在了聲望、政治方面,張瑞將成就多點在了軍事、用人方面。
接下來的改革經濟、國家建設,更考驗一個王朝是否能長治久安。
不過要搞國家建設,首先要有充足的資金,張瑞便看向國淵,說道:“農田朕已知曉,繼續講講府庫、稅收情況。”
國淵將手中冊文翻了幾頁,說道:“如今朝廷富有四海八荒,財政稅統計不比關西一州之地時。故財政亦分為地方財政與朝廷財政。”
“各地稅收五成留在地方維持官府運轉,進行基礎建設。五成上交朝廷太倉,由民部統一度支。”
“其中工業區域稅收要上交七成,以統籌更大規模基礎建設。畢竟工業區所出產物資,多需遠銷全國、域外,稅收留在本地作用有限。由民部進行全國基礎建設,對工業區而言更具意義。”
“如今太倉中共計有黃金八十九萬三千斤,白銀一百三十三萬五千斤,錢八十七億八千萬,各類絲、綢、緞、綾、絹、錦等共計三千二百八十萬匹。”
“各處儲備糧倉、糧食倉城、常平倉等儲存糧食共計九千八百萬石。”
張瑞微微頷首,總體而言各方面的資料也都還符合一個正常的大一統王朝資料。
各地糧食倉城存糧較少,主要原因是孟朝,不,是從孟公國開始就時不時免農稅。全徵農稅的也就是去年、孟朝建立的第二年。
其他黃金、白銀、錢財還比較正常。
大明稅收出了名的差,一年也有兩千萬兩白銀進賬。大明萬曆皇帝,在首輔張居正死後沒了約束,僅為了修園子就向戶部索要一千多萬兩白銀。
大清吸取了明亡教訓,稅收方面極為嚴格,每年收稅八千多萬兩白銀。
但大清號稱國民四萬萬人,比孟朝這三千萬人口多出十餘倍,時代更相差了近兩千年。稅收有巨大差距理所當然。
孟朝若是有大清的底子,那是能夠跑步進入近代世界大戰期間的工業強國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