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公卿皆有所唏噓。遭逢亂世,這種地勢複雜,人口稠密的漢胡交雜地帶,最容易人口銳減。

甚至在亂世,益州就可以看作是五胡亂華在大地上的預演。

誰也不知道在益州境內究竟有多少胡人種族,即便後世這裡也是一個著名的多民族聚集地。

蜀漢政權平定的胡虜叛亂不計其數,僅赫赫有名的無當飛軍就有太多平叛紀錄。

所以永壽三年,益州人口有七百萬,到了漢末三國,蜀國人口就只剩下了九十萬。

可是偏偏益州的地勢不似涼州一樣平坦廣袤。益州境內有大量深山叢林,胡人往裡面一鑽,孟軍也只能望而興嘆。

溫恢說道:“關於益州恢復生機,臣建議陛下無需太過憂慮。益州蠻夷不似胡虜,沒有戰馬馳騁數千裡。列陣而戰,前漢亦能輕鬆擊破蠻夷。如此方有永壽三年(157年)時,益州人口七百二十四萬之盛世。”

“只要朝廷穩固,以我朝武德之昌盛,局面會遠優於前漢。臣以為益州境內蠻夷胡虜若不敢反叛,亦是一個稅收來源。”

“布政使此言何意?”民部中郎國淵關切問道。

溫恢說道:“眾所周知,益州境內多群山密林。而我諸夏人口規模有限,連平原尚且開墾未到極致。山區更無力經營。”

“只要我朝軍力能夠威懾胡虜,令其臣服納稅。短期內,可由我諸夏開墾肥沃田地,胡虜開發山陵深谷。”

“在平原地帶開發完善之後,逐步新增郡縣,撫平蠻夷部落。”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我朝武德昌盛,的確使許多事情便宜無數。”

溫恢的這個建議,委實講不算多高明。跟歷朝歷代也沒多大區別。各朝代中最著名的就是設定土司,羈縻南方蠻夷。

但是同樣的制度,在不同的背景下的確是有不同的效果。

在孟朝,這就是益州恢復人口最快的方式。雖說有副作用,以孟朝軍力,這點副作用可以輕易克服。

而且開發山嶺深谷,在益州也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巴郡境內胡人五六十萬,全將他們牽出平原,鬱積在狹小平原區域,土地安置也有些緊張。

張瑞其實有些期待,這些胡人能將巴郡開發成後世那個以火鍋文明的山城。

後世山城人口三千萬,如今養個三百萬或許能夠實現?

至不濟,平原、山陵一同發展,益州人口也有望突破一千萬大關。

那孟朝人口上限將會顯著提高,配合著廣袤國土與南方開發,一億人口的大關將會比歷史上來的遠遠更早。

隨後張瑞說道:“諸卿對本州政務都頗有精研,朕心甚慰。益州政事,朕便不再多問,都託付給卿了。”

“諾。臣必鞠躬盡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