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老佛爺還在戲圓聽曲時,愛因斯坦已經發表相對論(第2/2頁)
章節報錯
“工商業郡國人口較少,卻各項建設完整,道路平坦,歌舞繁華,各處陽春白雪。”
大宋以一國養開封一城的情況,張瑞有所瞭解。因而說道:“各工業區稅收除三成留下自行度支外。剩下絕大部分必須交由民部統籌規劃。”
不過就算各工業區只留下三成,顯然各方面基礎建設也會遠遠甩開農業區一大截。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前期基礎薄弱時最好的手段。而且也能避免工商業雜亂生長,彼此胡不清楚,對行業需求一無所知,產生大量不必要的冗餘消耗,從而保證農業生產。
而且諸夏不能一直保持在低水平的手工業階段,一直以農耕為主業。
高度發達的工業,大規模生產的普及一定是誕生在繁華的城市區與發達的工業區內。
想真正的提高社會生產力,還是要靠工業。
發達工業區誕生了先進的技術,更強大的產能,也能反哺於整個時代。
一直保持各地平庸,依靠自給自足的自耕農,也能締造清朝那種虛浮的王朝。
但在清庭所謂的老佛爺還在戲園聽曲的同時,愛因斯坦已經發表了相對論。(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六篇論文,這一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
這種讓人絕望的差距,張瑞不想諸夏再經歷一次。
所以張瑞強勢拍板,說道:“建設工業區之議,朕準卿所奏。將此善政亦推廣至關東,務求工業得到極致發展。農業亦恢復平靜,大規模開墾良田。”
杜畿拱手應諾,隨後說道:“陛下,京畿一帶我朝勵精圖治,營建多年才有如此水利。能夠以發到漕運、水運降低貨物運輸成本。使關中既為天府之國,又為工業重地。但關東顯然不具備如此條件。”
“若無配置條件,強行使各地工商業匯聚一處,反而可能使物價高漲,流通不暢。”
“那依卿之見,關東相差在何處?朝廷應該如何為之助力?”
杜畿堅定的說道:“開鑿運河,便利水運,連線經濟重鎮。”
張瑞眉頭緊蹙,盯著杜畿規劃的一系列繁華城市,問道:“如今聖朝初立,以恤民力,安民心為主。大修運河,是否操之過急?”
杜畿說道:“正因聖朝以休養生息為主,才更應儘早興修運河。運河並非一日能速成,越早修越不至於急促。”
有楊廣修隋唐大運河耗盡民力的前車之鑑,元朝在修京杭大運河時就更理智了許多。
京杭大運河在隋唐大運河的基礎上,足足修建了十年,所以對國家並沒有產生太大的負擔。
考慮到杜畿規模宏大的工業佈局,現在開始從容的修運河,比將來一蹴而就,的確要更穩妥。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