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天子守國門(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有這種價值觀、道德觀,在孟朝,遠比任何朝代都理直氣壯,可以直言,內奸永遠比敵人更可惡。
哪個家族若是出現這種人,完全無需官府前去緝拿,也無需相鄰舉報。
其族人就會主動將其捆綁,溺死在水塘裡。免得被鄉鄰在背後戳脊梁骨。
這是廷議確定孟朝治國方針後的首次叛逆,而且是以胡人為主。無論是為了樹立道德新風,還是震懾胡人。朝廷都不會對叛逆有所寬恕。
民族融合歸民族融合,剔除頑固死硬分子,絕不半分手軟。
等審配、裴潛、司馬芝離去,張瑞令侍衛單獨留下了賈詡。問道:“賈閣輔對首輔處置方案有異議?”
賈詡連忙回道:“臣不敢。”
“不敢?四位閣輔,三人附議。唯卿默然不語。難道是贊同表現?”
賈詡無奈的嘆了口氣,說道:“臣對搜查叛逆並無意見。但朝廷政令一旦下發到地方。地方官吏必然藉機大做文章。不知要有多少冤假錯案。多少人被藉機下獄盤剝。”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這種事,朕太過熟知。必然會有貪官汙吏藉機關押無辜百姓,迫使其家人出資贖罪。出資賄賂者,即便曾經叛逆亦可無罪釋放。不肯出資者,哪怕未曾叛逆,也要被定罪量刑。”
這也是為什麼賈詡不肯出言附議的原因。寧肯錯殺一千,而不放過一個。這其中就包括了賈詡的故鄉武威。不知道多少鄉黨,會因此而身陷牢獄。
張瑞說道:“朕就是打算藉機看看,我孟朝官員,到底與其他朝代是否略有不同。”
“自朕起兵以來,厚官員薪金,肅其風紀,倡導廉潔,重塑道德。更兼設立巡查使司、監察使司、錦衣衛、登聞鼓。這麼多手段,難道還不足以正官吏廉潔之風?”
“涼州地廣人稀,諸夏苗裔不過二十萬。有問題在涼州發現,總比在關東發現,損害要更輕微。”
賈詡默然。知道皇帝所言是正理。
當視野站到了最高處,一切的仁義都失去了其本來模樣,只剩下了冰冷的數字。
任何決斷都不是再看其本質,而是看天平的兩端,哪邊價值更重。
隨後賈詡說道:“伏惟陛下能遠見萬里。肅涼州官場之風,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聖朝以長安為都。影響範圍更近涼州,能極大促使涼州迅速歸化。”
“比之漢室,涼州為邊陲之地。我朝涼州更顯國家藩衛之地位。”
“涼州官場清正廉潔,將使涼州肅寧,國家無憂。”
國家無憂,可不是後世的涵義。而是其字面意思,國與家。
這個家就是孟朝皇室宮殿、陵寢所在之長安。
以長安為都,好處賈詡已經說過了。帝國的重心就在涼州東側,能極大影響涼州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促使涼州更繁華,更有諸夏之風。
但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旦涼州不寧,兵鋒就會直指長安。這與大明首都定在燕京城也沒什麼區別。都是天子守國門。
定都長安利弊兩端都很明顯。孟朝如今穩佔有利一面,完全是因為孟朝軍隊戰力剽悍,能壓住涼州叛逆。
所以張瑞要趁著時局有利於自己時,儘早將涼州發展起來。
這一次採用審配建議,既是要清查胡人中的頑固分子,也是要清查涼州官員中的害群之馬。
同時,張瑞也打算借這個時機,看一看自己統治下的孟朝與其他封建王朝究竟有多少區別。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