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藩臣也是臣(第2/2頁)
章節報錯
審配卻搖了搖頭,說道:“臣請恩賞之,不僅賞步度根,更賞其全族。”
“恩賞會不會太豐厚?”
審配笑著回道:“允其移居中國,人皆授田四十畝。如此才能體現陛下聖恩。”
“哈哈哈”張瑞不禁大笑,說道:“未曾想,首輔竟然亦有如此幽默之時。將其部族編戶齊民,授田定居,去其風俗,竟然亦是賞賜。”
玩笑了片刻,審配說道:“自古以來,為國為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少。而自私自利,貪圖富貴者多。夷狄之君,既然主動上表,請變服,襲冠帶。此乃天賜之機,宜妥善安置。使此成為佳例。”
“歸化者,其君長身居高位,安享富貴。其百姓亦衣食無憂,安居樂業。”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讓吏部考核其功績,予以封賞。其部族移居內地,分散安置。徹底去其風俗。化遊牧為農耕,去其服飾,穿戴我孟朝衣裳。繳納賦稅,一如我朝百姓。”
因為步度根的上表,張瑞心情頗佳。這不僅僅是一個鮮卑部族歸順的問題,而是二十年時間邊疆的和平。
北庭將軍田豫率騎兵出賽,接受鮮卑西部投降歸順。
這一幕,讓張瑞想起了霍去病率兵出長城,監督休屠、渾邪兩部的投降。
孟朝百姓的民族自豪感將極大得到增強。而且塞內增加五萬人,塞外減少五萬胡虜。一增一減,是十萬人的差距。
至少二十年內,下一代胡虜長成之前,邊疆的胡人會虛弱很長一段時間。
但張瑞的好心情沒能持續多久,四月,安西戰事還未展開。涼州先傳來軍情。
涼州羌人、氐人因官府政令與其習俗相悖,暴起叛亂,殺令居縣令,發起叛亂。
叛亂一起,規模浩大。星火燎原,整個涼州境內,金城、武威、隴西、天水、張掖、武都六郡皆有暴徒。
涼州的叛亂,早在當初定下涼州政策之時,關西官員就有預見。
這是人口基數決定的,涼州漢人百不餘一,偌大一個州,諸夏苗裔只有寥寥數萬人,即便經歷了一系列的遷戶,移民。
到建康四年,涼州諸夏百姓也只有二十餘萬人。
但二十餘萬人,在關東也就是兩個縣的人口。在涼州卻要統治數十萬裡土地。
在這種情況下,剩下的近兩百萬胡人卻要接受諸夏統治,使用諸夏習俗。會發起叛亂,也就在意料之中。
不過長安針對涼州叛亂的廷議還未召開,涼州局勢就極速的奔向了一個歷史岔路。
一種前所未有的狀況,獨屬於孟朝特色的形勢,在涼州上演。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