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有詩詞感慨“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同一片天地下,人們的思維其實並沒有差距很大。

涼州聲勢浩大的叛亂剛剛蔓延,叛軍就遭遇了極大的阻力。

這份阻力恰恰好就是一群婦人。

要知道,叛軍都是一群烏合之眾。一位英雄豪傑,振臂一呼。國仇家恨下,許多羌人、氐人就帶著乾糧、刀劍,自發到軍營裡投軍作戰。

至於組織度,凝聚力,這對一群草創的叛軍而言,完全是遙遠神話一樣的東西。

無奈之下,所有人都只能自我安慰。大傢伙一群剽悍不羈的熱血壯士,哪需要這種東西。這都是中原那群冷血玩意兒才玩的。

他們倒是不敢說中原懦夫。這個時代還與後世遠遠不同。

論武德昌盛,孟朝的百姓,那些身高八尺,雄壯魁梧的府兵,能單手將他們吊著錘。

更別提列陣而戰,太多次數萬胡虜大軍,被孟朝府兵一千人列陣而戰,砍的七零八落,驚恐奔逃。

所以在胡虜眼中,諸夏士卒可不是什麼懦夫,相反胡人稱之為冷血屠夫。殺起羌人、氐人來,簡直殘酷無情。

“中(和諧)國徒卒一千,能擊胡騎數萬”的說法已經開始陸續流傳。這可比什麼“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更讓人絕望。

因為女真人以騎兵為主,數量註定有限。對手只要堆人數,強大的步兵方陣擺在那裡。女真人就只能無可奈何,退兵重新尋找機會。

哪個女真將領真的率一萬鐵騎正面衝擊對手規模更加龐大的步兵方陣,在溝塹、拒馬、車陣、箭陣前碰的頭破血流。戰後就等著被皇帝罵個狗血淋頭吧。

又不是關鍵決戰,腦子裡塞肌肉了嗎?拿著昂貴的騎兵,去衝擊步兵方陣。

但孟朝步兵不一樣,他們做得就是正面平推,猛烈攻伐。

所以這注定了,戰爭規模越大,參與的軍隊越多,甲騎、輕騎、甲士、神臂弓弩手等兵種越齊全,孟朝大軍的戰鬥力越強。

這種認知,當然不能只公卿將校知曉。很早之前,朝廷禮部、各布政使、指揮使、錦衣衛等就開始向中原百姓、周圍胡虜潛移默化的灌輸這種理念。

有沒有震懾到胡虜青壯不好說,至少是將羌人、氐人的婦人嚇得是心驚膽戰。

在男女的思維慣性上,這兩者就存在重大差異。婦人的確是更傾向於被動,容易被具有強烈感官色彩的話語所打動。

而且女性慕強的心理是刻在基因深處的。對羌人、氐人被諸夏所統治這件事上,他們沒有太多抗拒。被征服,對她們而言,是經常要面對的。臣服於其他部落,與臣服孟朝。其實她們更寧願臣服孟朝,因為孟朝的確是舉世最強大的勢力,能帶給她們更安寧的生活。不用被搶來搶去。

至於強制推行孟朝風俗,用孟朝服飾。對她們而言更是不足為道的小事,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婦人在暗中竊喜。

韓流、日流的流行從來不是孤例。哈日、哈韓的也很少見到男人。

真正影響一個時代流行風尚的,還是國家綜合實力。華流的流行,也隨著國家實力的提升,迅速發展。

許多羌人、氐人女性,完全無需官府強制,就美美的穿上了齊胸襦裙。

必須要承認,齊胸襦裙經歷了數千年的考驗,在後世天朝都極為流行,真的是極具美感。

無論是真實效果,還是心理暗示,都使得羌人婦人覺得穿齊胸襦裙,的確比披一塊獸皮、麻布好看。

在這種情況下,叛亂一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