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陸遜執刀(第1/2頁)
章節報錯
忠君、孝祖、敬德、保民,大概分別對應著忠、孝、仁、勇,即孟朝治國的四項國策。
由第一項忠義的影響,便可見在孟朝國策下,百姓的價值觀、道德觀、行為舉止等會在四項國策下發生哪些潛移默化的改變。
每個朝代的百姓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比如周朝諸夏百姓的尚武與開拓進取,秦漢百姓承戰國餘烈的豪猾與桀健(《後漢書·酷吏列傳》),魏晉百姓的陰柔與奢靡,唐朝百姓的豪邁與慷慨。
因為得國極正,所以張瑞可以問心無愧的提倡各種美德,聖朝能夠以“忠君、孝祖、敬德、保民”等各種美德治天下。
這使張瑞能夠最大限度的塑造民族特性,孟朝百姓講會逐漸形成獨屬於自己的特點,忠貞弘毅、尚武孝悌、修德修身。
畢竟要想實現“保民”,保家衛國,總是需要提升自己的學識與武德,自幼習文尚武才行。
儒家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孟朝士人則會崇慕“忠君、孝祖、敬德、保民”,並以此為終身的奮鬥目標。
思想的統一,將極大的提高民族凝聚力,最終實現如周朝一般的風采,開拓進取,掃平四方。
戎狄是膺,荊舒是懲(痛擊戎狄,懲治楚人),成為諸夏永遠的民族輝煌。
這意味著,在孟朝不會像後世宋、明一樣,對胡虜疲軟無力,而是會主動開拓四方,討伐夷狄。
首年的廷議十分漫長,一直到深夜方才結束。
期間,六部九卿又透過了一系列的政令。比如刑部正式提出修訂《孟律》,刪減一些殘害人體器官的酷刑,增加一些更細緻、更全面、更貼近當下的法令。
工信司提出了統籌規劃全國工商業發展的孟朝五年發展規劃草案。
戶部提出了全國農業與手工業劃區方案等等。
每一項都意義重大,廷議透過之後,就相當於為今年各部司立下了全年的工作目標。
用不了多久,各部公卿就會帶著詳細的政令方案、推進措施、流程進度、考核監察等具體資料,來找張瑞彙報。
開了一天的會,直到夜色稀疏,內閣宰輔、六部九卿、各州布政使等高官才姍姍離去。一群高官離開太華宮,在寬廣三十餘丈的的數百級臺階上,三三兩兩的輕鬆交談著。
張瑞則在太華宮前的高臺上舒展了一下筋骨,對一旁胯刀而立的千牛備身陸遜問道:“現在是什麼時辰?”
陸遜雖然是東吳的第四位大都督,給人印象比較年輕,但陸遜的年紀並沒有比三國名將們年輕多少。
諸葛丞相出生於東漢光和四年(181年),陸遜則出生於東漢光和六年(183年),所以諸葛亮在張瑞身邊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千牛備身,高中武舉狀元之後,陸遜也從長安學宮進入皇宮,擔任張瑞的千牛備身。
而且極有可能,陸遜會重現諸葛亮的輝煌,再次高中武舉狀元。
建康四年(199年),十七歲的陸遜已經具備了五陵少年一切該具備的品質,風華正茂,從容自信。聽到皇帝垂問,陸遜立即回道:“稟陛下,已經戌時一刻。”
張瑞點了點頭,對一旁被單獨留下的安西節度使蘇則說道:“卿從安西返回,想必更注重實務。這首次參與廷議,便持續一整天,可還能適應?”
蘇則連忙拱手,回道:“今日榮幸參與廷議,臣方知何為聖朝恢弘氣象。有兩京、幷州為根基,關中、直隸為天府之國。臣日後在西域行事,將更加從容自信。觀諸卿提案,臣確信聖朝將日新月異,強盛輝煌,必能震服西域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