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南方戰事部署,張瑞看向徐榮,問道:“北方遼東戰事進展如何?”

徐榮立即起身,回道:“稟陛下,遼東戰事一路勢如破竹。大軍自遼東郡沓氏縣登陸,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於遼東郡治襄平境內與高句麗等聯軍五萬餘人大戰一場,斬首萬餘級。如今大軍已收復遼東、玄菟兩郡。正在攻略夫餘,準備開拓北荒。”

張瑞點了點頭,面露欣慰笑容,說道:“將士慷慨弘毅,能征善戰,總能令朕放心。”

徐榮躬身,說道:“全賴陛下聖德庇佑。”

“漢室遺民在何處?”

“已抵達樂浪郡,正在向南方開赴。”

“可還順利?”

徐榮眉頭微蹙,說道:“因高句麗避不應戰之策,漢室遺民南遷之路十分順利。”

“避不應戰?”張瑞關注的問道。

徐榮點頭,說道:“襄平一戰,高句麗深刻見識到雙方戰力差距。故其大軍主力避戰於濱海。遷其民東出,自遼東向高句麗境內,千里之內毫無人煙。”

滿堂公卿皆輕嘆一聲,果然這熟悉的策略又一次上演。

哪怕孟朝大軍武德昌盛,面對這噁心的戰術,也只能望著一片凍土荒漠,無奈興嘆。

異族胡虜都知道在戰場上打不贏中原大軍,所以最佳選擇便是遠遁千里。

中原大軍不可能遠征數千裡,常年在一處征戰。只要等中原大軍退回去,胡虜們可以輕鬆收復失地。

在孟朝亦是如此。哪怕孟朝倉廩富足,也不可能長期供應近五萬禁軍,在遠離長安萬里外的冰天雪地裡征戰數年。

所以高句麗在襄平與孟朝大軍大戰一場後,立即將主力後撤千里,從遼東撤回了高句麗境內。

隨後更是堅壁清野,從高句麗境內繼續向東遠撤千里。

這兩千裡冰原絕路,就已經足以讓人絕望。

更讓人無奈的是,這支禁軍還是從萬里之外的長安開赴過來的。

從長安到遼東是什麼概念?就算坐火車不眠不休,都要兩天一夜。

這種遙遠的距離,就註定在北荒開墾成功之前,禁軍無法長期駐紮在遼東,防範高句麗的捲土重來。

這樣就能理解,為什麼隋唐兩代王朝,要一次次的遠征高句麗。實在是一戰無法竟全功。

並不是戰場上中原大軍打不贏高句麗,事實上高句麗面對中原大軍的征討,除了有限幾次的出城迎擊大敗而歸以外,都是靠死守,耗到隋唐大軍糧草不濟,從而退兵。

針對高句麗這種戰術,孟朝採取的方略也根隋唐一樣,透過戰爭削減高句麗的戰爭底蘊。

雖然中原王朝遠征萬里,消耗巨大,甚至這數字大到會讓除了中原王朝以外的所有民族都心驚膽顫。

但高句麗避不應戰,數千裡的土地被荒廢,一樣也不是沒有損失。其糧食短缺,人口死亡,都會削減其戰爭潛力。畢竟人才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財富物資,一代人死傷慘重,至少要二十年才能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