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蓬萊工坊區(第1/2頁)
章節報錯
向田蒙略微交代了背景,諸葛亮說道:“開荒前期,某需要大概十萬農具。在分配屯田之後,會根據種類分批次在田氏採購。然後由田氏船隊,運往遼東。在此之前,田氏要先在幽州、青州一帶佈置好工坊。”
“無論是自建也好,採購也罷。某隻撥付議定之採購金,如何最大獲利,全憑田氏自己操作。”
田蒙猶豫了一下,問道:“冒昧打擾。狀元郎,這開發北荒一事,事關國策。地跨數州,轄境萬里。開疆拓土,墾田千萬。如此偉業,某似乎並未見到朝廷有何強力措施。難道,如此浩大工程,陛下就只給了狀元郎一份任命狀,就要狀元郎孤身締造如此偉業?”
若事實如此,在孟朝為官也未免太恐怖了一些。
一紙任命書,就要孤身一人去萬里之外,締造一份不世基業,墾田數千萬畝,營造北方糧倉。
諸葛亮淡淡的說道:“並非只有一份任命狀,還有黃金萬斤。”
田蒙驚訝的合不上嘴。原來事實還真是如此恐怖。
指派了一名官員,就要對方自己想辦法去萬里外開疆拓土。
良久,田蒙合上僵硬的下巴,籌措著詞句,說道:“也就是說,只有狀元郎一人,還有我田氏,就要想方設法開墾三千萬畝良田?”
諸葛亮皺眉,問道:“田族長是不相信某能實現陛下所託?”
田蒙連忙擺手,說道:“某絕不敢有此念。只是,若某同朝廷公卿保證,給某黃金萬斤,某便能開墾出良田三千萬畝。朝廷……能相信?”
“汝以為呢?”諸葛亮淡淡的回道。
田蒙縮了縮腦袋,怕是滿朝公卿都會以為自己在惡意戲弄朝廷。說不定一直懸而未決的屠刀,立即就砍了下來。
“既然我田氏舉族都做不到,那再加上狀元郎一人,這……?”
諸葛亮淡淡的回道:“若輕而易舉能夠實現,陛下早已派遣官吏,何須一定指派某前去?”
隨後諸葛亮平靜的望著田蒙,說道:“歸根到底,田族長便是對開拓北荒並不看好。”
田蒙尷尬的笑著,回道:“對於朝廷開發北荒,某自然是鼎立支援。若狀元郎不棄,某之前所提贊助一千萬錢依舊作數。但若要我田氏在幽州、青州等地都設立船隊,在遼東更設立商隊,日夜往返運輸。這……這若只有黃金萬斤,而沒有後續保證。我田氏大張聲勢,鋪設商路,營建商業網路,恐怕利不止損。”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商業資本還是更考慮長期的營利性,總不能大量投入,租好店鋪,招聘齊全工人,只盈利三個月。之後年年虧損。
諸葛亮性格比較寬厚平靜,聞言沒有生氣,而是望著田蒙說道:“北荒開墾的確是困難重重,田族長有所疑慮,乃是人之常情。先不提北荒,田族長可曾反思為何甄氏、糜氏等豪族穩如泰山,唯獨田氏危如累卵。”
田蒙張口就想說,那甄氏是皇親國戚,能相提並論嗎?可是話到嘴邊,又及時嚥了回去,誹謗君上,只要督察院認真計較,就必然能夠上刑。
諸葛亮淡然一笑,說道:“某知曉田族長想作何說法,但糜氏亦穩如泰山。要知道,糜氏之前可是有良田萬頃,乃朝廷深惡痛絕之豪強。然朝廷只是在監督其依法納稅,並未有任何相逼之念。”
田蒙認真思考了片刻,說道:“請狀元郎指教。”
“因為其皆具備不可替代性。甄氏自不必說,商鋪遍及天下,關乎民生,又大力開發江南。陛下對其欣賞不已,間隔旬月就會有所嘉獎。甚至有十三道監察御史彈劾甄氏與民爭利,而被調出御史行列。”
田蒙認真點頭,做生意做到甄氏這種地步,真是令人欽佩,與國同休。其興衰榮辱,甚至關係到無數百姓的民生,怎能不安穩?
“而糜氏則掌握海運與大河水運水紋,從關東徐州、青州等地往關中運糧,誰能替代糜氏?”
田蒙不甘示弱,說道:“我族亦掌握大河水道,從太原運煤往長安,我族船隊數量最多。”
諸葛亮莞爾一笑,問道:“太原長安一線?試問兩地之間,哪戶豪族對這中間水紋不是一清二楚?亦或田氏在長安那些倉儲之地,哪族豪強不能接手?”
田蒙身形萎靡,坐回了坐塌上。這也是田氏屢屢被嫉恨的原因。
田氏這些買賣,都是躺著就能日進斗金的專案。
“田族長可還記得,當初為何陛下會對田氏有所照拂?”
田蒙脫口而出:“因為我族能從荊州往關中運糧。”
可是田矇眼中的光彩很快又暗淡,山河一統之後,荊州豪族也能自發往關中運糧。沒有了劉表割據,再不用田氏暗中聯絡。
想到這裡,田蒙終於明白,為什麼聖朝新立之後,無論長安令,京兆尹還是直隸布政使,都態度一改往日,對田氏流露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