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幽州捷報傳回長安,四萬餘烏桓騎兵除了寥寥數百人,拋棄戰馬,在崇山峻嶺間爬山路而逃外。剩下的四萬餘烏桓人,被斬首一萬三千級,俘虜兩萬九千餘。

在烏桓主力南下時,盧龍塞內只有三千烏桓把守。

烏桓人以為三千人,如果被攻擊,無論如何也能堅守到大軍主力回援。

但烏桓實在高估了自己一群胡人的守城水平,赫赫有名的天下雄關,只堅守了一天,便被禁軍攻下。

在短兵相接的城牆爭奪戰中,烏桓人的刀劍對著明光鎧要瘋狂砍刺多回,才有可能破甲。

而身穿皮衣、皮甲的胡人,面對禁軍橫刀,卻只一瞬間就會身受重創。

盧龍塞的重新收復,使禁軍順利完成了對烏桓人的包圍。

被圍困的烏桓人不得不一次次嘗試衝擊步兵的堂堂之陣,死傷無數,軍心崩潰下,被禁軍鐵騎一路追殺,橫屍數十里。

解決了塞內的烏桓主力,田豫、閻柔等幽州將領立刻率軍遠出塞外,清掃主力盡喪,虛弱不已的烏桓部落。

擄牛羊戰馬兩百餘萬,烏桓男女二十多萬人。塞外的烏桓人為之一空。

看完奏摺,張瑞嘆了口氣,對一旁的首輔審配感慨道:“擄烏桓男女二十餘萬,塞外牧場空置,在烏桓北方的鮮卑必將趁虛而入,佔據烏桓牧場。無需二十年,禁軍又要北上,征伐日趨強大的鮮卑。”

審配寬慰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陛下不必過慮。人力終有窮時,幽州三郡,諸夏百姓死傷無數。大量郡縣內,空無一人。我諸夏也在恢復生機當中,連塞內都一片空蕩,實在無力填滿塞外之地。”

張瑞點了點頭,將奏摺放到一旁,說道:“關於恢復生機,我諸夏文明先進,不應落後於一群遊牧胡虜。然邊疆地區,往往數十年後,胡虜強盛,而諸夏陷入虛弱。漢室一朝,鮮卑無歲不侵,巔峰之時,歲寇三十餘次。此緣由在何?”

審配躬身,說道:“此乃豪強侵蝕所致。同樣生育人口,鮮卑各部人口一目瞭然。而我諸夏人口,卻被豪強所隱匿,田地被豪強所兼併。邊疆僻遠,中樞監管不力。故豪強猖獗,田連阡陌,而貧者無立錐之地。如此邊疆收不到賦稅,統計不到戶籍。方顯虛弱,被胡虜所侵。”

這道理張瑞不明白嗎?

不,無數謀士,智囊團早已幫張瑞分析的明明白白。

只是這句話,需要由首輔提出,成為朝堂共識。

張瑞點了點頭,問道:“首輔以為,當如何強化朝廷對邊疆掌控?”

審配知道自己責任所在,因而起身肅立,鄭重的說道:“臣請朝廷允許清查幽州人口,丈量土地,肅清豪強劣紳。”

“可。”

於是建康三年,在朝廷首輔審配的推動下,孟朝立國半年,初步拉攏人心,穩定局勢後,首次清查人口,統計田籍,在秋收時節自幽州轟轟烈烈的拉開了帷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