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南北開發的金主(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完開發北荒的宏願之後,張瑞目視諸葛亮,給予高度厚望,說道:“卿有何要求,都可以趁機提出。只要朕能滿足,無不應允。務求以最迅捷之速,開墾黑土荒田,闢有三千萬畝良田。”
諸葛亮沉吟片刻,說道:“臣聞治國之善政,一夫攜五口而治田百畝。開墾三千萬畝良田,需三十萬戶人家。臣打算盡收遼東各國人口。”
“可。禁軍兩路伐遼,將破烏桓、鮮卑、高句麗、扶余等國。朕將下令將所有俘虜遷往北荒,交由卿管轄。”
即便有這些俘虜,戶數大抵也是不夠三十萬的。
但在塞外荒原上,還有許多遊蕩部落,蠻荒人口。比如陳凡介紹過的挹婁部族,就常居山林之間,習居洞穴之中。此外還有南沃沮、北沃沮、濊南、辰韓、倭人等各種部落。
這些部族或野蠻或溫順,或善習射,或善畜牧。都還處於部落時代,比較蠻荒。
諸葛亮說道:“臣希望能有兩千府兵鐵騎,蒐羅荒原人口,驅其集中勞作。”
“朕給卿四千禁軍精銳步騎,包括五百甲騎具裝。”
諸葛亮內心一顫,更加感受到陛下對開墾北荒的重視程度。完全是鼎力支援。
認真思索了許久,諸葛亮開口說道:“臣請五千斤黃金。”
黃金?張瑞驚訝了瞬間,在一片荒涼之地,要黃金幹什麼。
但張瑞沒有詳細過問,說道:“朕給卿黃金萬斤,卿可隨意處置,朕並不過問。但兩年內,朕要看到至少一千萬畝良田。”
諸葛亮立即正身行禮,身軀站的筆直,重重以拳捶胸,語氣堅定的說道:“若兩年內不能開墾出良田千畝,臣提頭來見。”
“善。朕已備好遼東長史府印綬,只等兩年後授予卿。唯願北荒,能在兩年後變為北倉,成為孟朝塞外明珠。”
當離開皇宮時,諸葛亮依舊躊躇滿志,回望身後燈火通明,恢宏壯麗的皇宮。諸葛亮知道,自己這一離開,至少三年內難以再回到這個權力中樞。
但諸葛亮並沒有一絲氣餒,自己並非遭遇謫貶,流放蠻荒。而是身負重任,被當今天子親自寄予厚望,於北方荒涼之地,披荊斬棘,營造帝國糧倉。
當自己歸來之時,身上履歷之紮實,政績之豐厚,當成為孟朝建朝之後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
每年源源不斷的數億石糧食輸入中(和諧)國,這就是自己屹立高位的最強勁動力。
於是離開皇宮之後,諸葛亮沒有返家,而是連夜拜訪了長安第二大豪族,田氏。
長安第一大豪族毋庸置疑是天子外戚,甄氏。
甄氏之富,只用一句話就能讓人有最直接的印象。這個家族每年算緡稅已經高達四億多錢。即每年收入十億錢。真真正正的家財十萬貫,富可敵國。
這十萬貫家財每年年初繳納的四億多算緡稅,能養四支最精銳的禁軍。天子曾經開玩笑說,自己的四支北衙禁軍軍費,完全是由甄氏一族所承擔。
其家族產業遍佈各行各業,是諸葛亮最鐘意的開荒助力。
可惜甄氏最近精力都放在了開發江南方面,其浩大規模,連在長安學宮中的諸葛亮也有所耳聞。
南方水網中的水賊幾乎都被甄氏所安置,於江都大興土木,營造工坊、船宮。並梳理水道,開鑿運河。
即便以甄氏財力,負擔這麼多人的安置、勞作,也是肩負重擔。
尤其這些工人、力士之前都不是什麼良民,不是攔路劫掠,就是開人肉包子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