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朝貢與貿易(第1/2頁)
章節報錯
山河一統之後,張瑞以為自己能有機會偷得浮生半日閒。
但事實證明,是張瑞太天真。
剛山河一統這段時間,竟然成了張瑞穿越以來最忙碌的一段時光。
別人的日記是,今日無事,勾欄聽曲。
若張瑞也寫日記,大概就是這個形式的。
“建康三年,正月二十九,天氣心情俱晴,登壇受禪。”
“正月三十,春雨,裂土封侯。”
“二月初一,風起,接受百官朝拜,冊封藩臣國王、胡酋單于。”
“二月初二,陰霾,祭祀宗廟,立國家社稷。”
“二月初三,狂風暴雨,春闈殿試。”
“二月初四,雷霆怒吼,廷議漢室安置。”
“二月初五,……”
從正月二十九,到二月初八,每一天都有繁重的政務等著張瑞親自處理。
而且僅看內容便知,以上種種,全是要張瑞親自參與才能進展的事情。
藩國國王前來覲見,冊封單于封臣,總不能讓小屁孩張佑安去主持。
祭祀宗廟,為亡父追封帝位,張瑞為人子,總不能躲起來偷懶睡覺。
主持殿試總不能讓臣子過去,畢竟唯器與名不可假於人。
親身經歷之後,張瑞才算知道為什麼明朝皇帝動輒二三十年不上朝。
一連工作近十天,沒有假期休息,誰都會疲憊。(除了碼字的悲催作者,從寫書以來就沒斷更休息過)
這還沒算上朝的時間。
至於上朝。張瑞早下定決斷,上什麼朝上朝,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自古以來都是通用的真理。
官員各司其職,沒事別往宮裡跑。
逢年過節開個朝會,讓這些官員見見面就夠了。
若真將軍國政務拿到朝會上去講,這些官員互相攻訐起來,就沒完沒了,完全定不下章程。
真正遇到難以決斷的大事,會有內閣及六部九卿,六科給事中進行廷議。
冊封完百官的次日,便是二月。
陽春二月,春風拂面,讓人心曠神怡。
更令張瑞欣喜的是四方臣服,群虜俯首。
文華殿保持著這個時代最古風古色的特點,大殿壯麗威嚴,寬敞明亮。
張瑞端坐在龍椅上,保持了一份刻意的威嚴。
沒辦法,孟朝初立,張瑞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孟朝的形象。
張瑞倒是想右臂靠著扶手,以手撐頷。
但估計若真的擺出這種慵懶愜意的姿勢,六科言官,十三道監察御史奏摺就能將張瑞淹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