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禪讓,張瑞一直沒有很清晰的認識,流程究竟是怎樣的。

印象中,似乎只有臣子三次固辭。

這也是諸夏自古以來的傳統了,不論內心多麼急迫。總要謙讓一下,固辭三次。

表示這絕不是自己的意願,都是大家一直堅持。我堅定的推辭了三次,實在推辭不過,才不敢辜負大家的期望,勉為其難如此。

其他內容便一無所知,張瑞甚至以為是在洛陽宮殿中,劉協當面親手將傳國玉璽交給張瑞。

好在關西有無數學識豐厚的能臣幹吏,長安學宮藏書更詳細記錄了堯舜禹的受禪經過。

完全無需張瑞過問,在審配的主持下,一切事宜皆有條不紊的向前推動。

十二月三日,為黃道吉日。

天子劉協自將輔政大權交給張瑞後,首次離開皇宮,告祠高廟。

僅看漢室宗廟威嚴、明亮、乾淨的環境,便知曉,張瑞著實未曾虧待漢室。對漢室祭祀,派遣了大量人員,使規格極高,香火興盛。

劉協對列祖列宗焚香告祠過後,使御史大夫郭貢持節奉璽綬禪位。

眾所周知,持節便代表著如天子親至。

而奉璽綬,便是帶上了傳國玉璽。這是承託正統天命的信物。

皇帝的首份詔書:”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茲昏,髃凶肆逆,宇內顛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張氏。是以孟公既樹神武之績,又光曜明德以應其期,是歷數昭明,信可知矣。“

”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孟公“。

孟國記室參軍出詔文:”以示外,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未敢當也;斯誠神明之幸,固非人力也。“

到這一步,張瑞還能理解,首次謙辭嘛。

但後面的事情,就令張瑞大開眼界了。

這次的推辭,並不僅僅是為了展示謙遜美德。

最重要的是前邊的三個字”以示外“。即昭示於天下官員。

當孟公的回覆公示之後,大量官員立即上奏:”定天下者,孟公也,神之所命,當合符讖,以應天人之位。“

然後各方官員紛紛上奏,引經據典,考究符讖,暢談時勢,併發明創造大量祥瑞,向張瑞證明,孟公受禪,乃是天命所歸。

整個天下都在為張瑞受禪造勢,無數官員、士紳、百姓、名流都在探討張瑞是否應該接受禪讓。

當然了,這時候若誰腦子一根筋,當眾發表張瑞不應該受禪的言論。

無數官吏、軍兵、錦衣衛就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將其捉拿歸案。

至於罪名,莫須有或者腹誹,你自己在牢獄裡選一個。

獄卒也會以打量弱智的眼光好好審視一下這位思路清奇的人才。是得了什麼失心瘋,敢在這種關鍵時候發表奇怪的言論。

只用了短短兩天的時間,長安、洛陽沿線就形成了統一共識,孟公就應該應期受禪啊!

無數人痛心疾首,孟公就是道德太完美了!當世聖人一樣的人物,不願斷絕漢室國祚。

可是這難道不是辜負了天下百姓的期望嗎?

長安學宮數萬學子打著橫幅闖進長安朱雀大街,站在朱雀門前向張瑞請願,跪請張瑞為天下計,為百姓計,承接受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