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京杭大運河自不經意間而始(第1/2頁)
章節報錯
“秋,吳城邗,溝通江淮。”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挖邗溝的第一鍬土始,揚州便開啟了從“蠻夷”通向繁華的道路。
兩千五百年來,邗溝被視為揚州的文明“源頭”,亦是大運河的前身及開端。
《吳越春秋》雲:“吳將伐齊,北霸中國,自廣陵掘江通淮,運糧之水路也。”
《左傳》杜預注:“於邗江築城穿溝,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末口入淮。”
杜預就是如今孟國工信司少尹杜畿還未出生的孫子,晉朝軍事家、經學家、律學家。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有的被天下人認可,可以同時進文廟、武廟的不世出之奇才。
另一位同時進文廟、武廟的人是諸葛丞相,只是諸葛丞相進武廟無人質疑,但進文廟就有點讓人無法信服。後世也就緘口不提丞相進文廟的事情。
諸葛亮進文廟是清朝雍正時期的事情,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清朝將領最喜歡的軍事指導書。後金一本《三國演義》打天下,也是著名的歷史梗。
歷代清朝皇帝都對諸葛丞相吹捧不已,一再抬高其地位,直到雍正達到了頂峰,覺得諸葛丞相這種千古聖人,怎麼能夠數千年來只待在武廟中?於是大手一揮,硬憑自己喜好,將諸葛丞相抬進了文廟。
但事實上,除了諸葛丞相,只有杜預同時進文廟、武廟是得到千古以來所有君王將相一致認可的。
這位晉朝名將因為被羊祜力薦而擔任滅吳統帥,一統天下,彪炳青史。
其對邗溝的重要作用與地理分佈的認識,堪稱一個時代的精華。
如今他的父祖輩英傑,站在了同樣的位置上,很快便得出了相同的意見。
必須疏通邗溝,從而使之成為淮河、長江兩流域,共同交流的最重要經濟命脈與黃金水道。為北方財富南下,開墾江南打好基礎。
但戰亂極大消耗了天下財富,歷經秦末大亂、楚漢戰爭,漢朝初立,甚至天子不能具鈞駟(毛色純一的駟馬)。
徐州亦飽受戰亂之苦,尤其廣陵郡南部,從笮融之亂,到劉備與袁術戰於淮南,到關西大軍滾滾而過,碾碎淮南袁軍。廣陵郡南部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戰事,民生凋敝,百廢待興。
官府真的是有心無力,無法抽調大量百姓來疏通這條關鍵命脈。
若運河不定期疏通,十分容易淤塞。邗溝恐怕將再次重蹈歷史上的覆轍,被淤泥徹底阻塞,無法通行。
甄氏的到來,讓劉馥看到了改善這困境的曙光,或許能夠暫時舒緩一下,戰亂以來,邗溝的阻塞問題。
甄脫雖然年輕,但卻也不是一個傻白甜少女,不會完全聽信別人之言,非常有主見的說道:“予乃關中人士,對徐州瞭解淺薄,不知劉縣君可有輿圖?”
劉馥立即從身後官吏那裡取來一份精美輿圖,說道:“甄女郎且看,這便是科學院在徐州新繪畫之地圖,誤差極小,十分詳細。”
甄脫認真打量了一下,的確是關西最先進的地圖樣式。用這麼精準的地圖作講解,可見劉縣君是真誠相談。
劉馥指著地圖上的河流與長江交匯處,說道:“吾等如今便在此地。船宮設在此地,所造船隻向西可逆流而上經揚州、荊州,然後沿長江支流抵達各處。”
“向東可直接出海,北上青州、冀州、遼東。”
“沿邗溝北上則能貫穿廣陵郡經濟腹地,溝通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