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有自己,這些郡國,從漢室開始,往後數百年都不為諸夏所有。

而涼州四郡、三輔地區,更是被涼州叛軍、關中諸將禍害的千不餘一,百姓人相食,死傷殆盡,八百里秦川人煙斷絕。

而如今的直隸地區,十一個郡皆欣欣向榮,人煙繁盛,經濟繁華。水利灌溉齊全,農業高度發達,工商業蓬勃發展,教育禮儀周備。文明之光,在這裡璀璨綻放。

這份功績,無疑比爭王稱霸,殺戮兇威更有意義。

張瑞相信,後世史官但凡還有一絲良心未泯,對自己的評價就必然會高於那些靠屠殺百姓、血腥權謀割據一方的帝王。

這個橫跨原幷州、司隸、涼州的新直隸,再加上河東、太原兩個,來均攤三十萬府兵,那每個郡的規模就顯得非常合理了。

平均每個郡兩萬三千戶府兵,但事實上兵部不會完全一刀切。

例如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河東、太原這種人口繁盛的郡國,肯定會分配更多的府兵。

尤其京兆尹坐擁長安這種巨城,一個郡人口接近兩百萬,府兵三萬戶、四萬戶、甚至五萬戶都有可能。

而隴西、北地這種小郡,一個郡人口可能只有一萬多。

張瑞認真思索了一下,以府兵那種近乎沒有消耗的制度模式,絲綢之路旁邊的富庶郡國,培養一萬多戶府兵絕對不會有任何壓力。

關東普通的郡國,沒有任何背景支撐,能拉出兩三萬軍隊來。

當然還有東吳這種國家,人口兩百三十萬,軍隊二十萬。

兩相比較,關西享有天下財富,朝廷治下各地府庫源源不斷流向長安,有這麼雄厚的經濟基礎,關西一個郡才設定一萬多消耗輕微的府兵,簡直是人間桃園。

當然,就算這一萬多戶,也是數十年後帝國鼎盛時期才有的數字。

兵部中郎王凌整理了一下數字,關中只設有八十九個折衝府,平均到每個郡只有寥寥數千戶府兵。

王凌說道:“兵部會按照丞相所新划行政區域重新規劃折衝府部署。但只是折衝府歸屬有所更改,折衝府總數未曾改變。”

“比歲以來,幷州、司隸、涼州、益州四州改設折衝府後,共新增府兵五萬五千戶。其中主要增加於涼州與益州。”

廷議諸卿一陣驚歎,二十萬大軍已齊裝滿員。再加上三萬六千禁軍,五萬五千府兵,與北庭鎮撫使徵募的一萬兩千大軍。

也就是說關西大軍的總數已經超過三十萬。這還沒包括幽州、徐州整編的軍府。

在關東看起來,張瑞似乎兵力捉襟見肘。

那是因為張瑞還在分兵對抗各地的小型叛亂,比如益州南蠻,幷州北方胡虜,豫州的郭貢,兗州的曹操。

若真的爆發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張瑞能迅速聚集三十萬大軍,讓對手驚駭的肝膽俱裂。

以各戰線捷報頻傳的情況來看,距離徹底剪除側翼,發起決戰的日期已經不遠。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