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各線戰事情形(第1/2頁)
章節報錯
兵部王凌這雄心勃勃的三十萬大軍整編報告過後,所有人都心潮澎湃,壯志雄心。
一幅光明輝煌的明日畫卷已在眾人面前緩緩鋪開,在座的諸卿,用不了多久都將成為新朝的開國功勳,封侯拜相,開宗作祖即在眼前。
稍過片刻,眾人陸續收攏了心神,行百里者半九十。
越是這關鍵時刻,越要穩住心態,從而竟善全功。
隨後眾人看向民部中郎國淵,關西府庫究竟能否支撐這三十萬大軍奮武揚威,一統山河?
若沒有充實的府庫作為根基,那再多的軍隊,也是無根之木,輕易便會消散。
國淵起身,從容向眾人介紹道:“雖然我大軍正在四面交戰,但民部可以確保,絕不會出現供給不足。”
感覺這麼說有些誇誇其談的意思,國淵詳細為眾人解釋道:“為一統山河,我大軍四面出擊,雖然稍顯凌亂,但各方戰線卻十分清晰。”
“首先是益州戰事,動用軍隊五萬。這一側戰事賴益州都指揮使賈逵精明能幹,統籌排程益州各郡府庫,以一州之糧草供應五萬大軍各項用度。基本無需消耗長安財政。”
眾人點頭,益州北部各郡並沒有遭受太大的戰爭荼毒。巴郡、漢中兩地還被關西官吏深度開發過,精準統計戶籍,均田給百姓,改種粟為種麥,農業發展水平有所提高。
綜合來看,益州北部六郡的稅收、錢糧、府庫還要超過劉焉時期。
而劉焉統治益州時是能夠與荊州一爭高下的強大諸侯,皆是地廣數千裡,大軍十餘萬。
調五萬軍隊南下平定南中,益州府庫能輕鬆供應。
南蠻的戰鬥力相對於漢軍而言不值一提,建興三年(225年)春,丞相率軍南征,其秋悉平。
府兵無論戰力、甲具還是訓練水平都遠超漢軍,打贏南蠻並不是什麼難事。
可能唯一的差距就是張瑾的統兵能力遠遠不及諸葛丞相。
但對平定南蠻而言,也不需要多高超的指揮能力。
只要張瑾嚴明軍紀,謹慎行軍,能將軍隊順利開拔到戰場附近,剩下的戰事乏善可陳。
無非是甲具精良,訓練有素,規模龐大的府兵,在戰場上輕鬆砍碎那群赤裸上身,拿著刀叉棍棒的部落蠻夷。這是鐵器時代軍隊對石器時代軍隊的碾壓。
與其說是一場戰爭,不如說這是一場行軍考驗。
行軍打仗,行軍一直排在打仗之前。
這方面,張瑞對張瑾有信心,其性格沉穩持重,威嚴有度,不會犯什麼過錯。
而且以他的地位,完全不需要像張白騎、張遼一樣,要靠建功立業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他只要不犯錯,就必然位列關西最頂級大將一列。
所以他不需要貪功,也不需要著急。只要紮紮實實的帶著軍隊向前推進就行。
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張瑾心態平緩,就能以硬實力碾壓南中。或許不會像丞相那麼誇張,春季出兵,秋季悉平。但必然能穩步平定南中。
談完南中戰事,國淵繼續開口,說道:“另一處戰場則在塞北,但五原郡已平定,胡騎亦已返回部落,只餘北庭鎮撫使徐榮親率四千騎兵在塞外一路追殺屠各餘孽。吾等連徐鎮撫使如今身在何處尚且不知,更遑論為其提供糧草。”
“幽州屬於平穩歸順,無需負擔太大壓力,只要解散軍隊,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