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隨著張遼率三萬大軍大破袁術十萬大軍,陣擄袁術的赫赫戰功傳揚,淮南守軍紛紛放棄抵抗,壽春守軍正式向張瑞請降。

張瑞留下張遼率軍十萬撫慰淮南,自己則率大軍主力疾赴河北。

袁紹派遣大將顏良、文丑進攻河北關西所屬郡縣,拔趙國、魏國、東郡十餘城,被關西大軍擋在了邯鄲、梁期、鄴城一線。

這一戰于禁功勳卓著,率部千餘人固守梁期縣,擋住顏良五千餘人的攻勢,使趙國、魏國能夠互相聯絡,守望相助,沒有被袁軍分割包圍。

梁期縣是邯鄲與鄴城之間的一個縣,像是一個聯絡樞紐,將兩郡連為一體。只要梁期縣未陷落,袁軍就不能全力進攻魏國、趙國任何一地。

兩地關西守軍能互相支援,形成犄角之勢。

趙國、魏國兩地守軍雖然不多,但相加亦有近五千人,血戰一個多月,還剩下三千多人。

魏國國相沮授十分壯勇,以身為表率,將鄴城的上千守軍轉交給了于禁,自己只率數百士卒與國人壯丁守衛鄴城。邯鄲受其激勵,也將近千名士卒交付給了于禁。

這種部署保證了于禁手中有一支可堪一戰的機動部隊,規模接近三千人。

無論鄴城、邯鄲何處被圍攻,于禁都敢率部支援,與袁軍打堂堂之陣。

顏良便因輕敵大意,攻城之時被于禁猛攻側翼,斬首兩千餘級,近乎全軍崩潰。

十一月中旬,張瑞大軍主力伴隨著淮南大勝的訊息一同抵達河北,袁軍將士震怖,連夜撤回鉅鹿郡。

在鄴城,張瑞召見了此戰居功至偉的于禁與沮授。

張瑞笑容和煦,對於禁嘉獎道:“於校尉韜略不凡,壯勇敢戰,有守禦安民之功,升左侯衛中郎將,賜黃金百斤,長槊一柄,戰馬十匹。”

于禁立即拱手,說道:“拜謝丞相,禁願為丞相盡忠效死。”

“免禮。於將軍對此戰袁軍戰力如何評價?”張瑞頗感興趣的問道。

于禁斟酌了一下詞句,說道:“袁軍戰力不及曹軍,但後勤補給略有勝之。能久戰,而不能苦戰。”

聽過於禁之言,張瑞有所思緒,似乎與袁軍進行戰略決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透過一次關鍵戰役,鏖戰一場,從而擊潰袁軍主力,讓袁軍勢力一蹶不振。

同於禁聊過幾句,張瑞便令其離去,然後與沮授交談起來。

這位河北最頂級的謀士之一,沒有辜負張瑞對其信任,成功為張瑞守住了關西門戶,使河北大軍被擋在了魏郡境內,沒能前往河內、太原等精華區域禍害。

張瑞嘉獎道:“沮府君撫境一方,功勳卓著,孤便將冀州承宣布政使司託付於卿了。”

沮授拱手,說道:“拜謝丞相,某必殫精竭慮,不負丞相所託。”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卿乃冀州人,對平定冀州有何高見?”

沮授回道:“朝廷如今定鼎天下,跨有九州,地廣四海。賓服之民千萬,帶甲之眾勇冠當世,糧草輜重積盈府庫,賢士猛將充列朝廷。值此之時,天下揮師可定。袁紹以一隅之地而抗拒四方,必不能全。朝廷只需深根固本,穩定時局,則袁紹一戰可擒。”

張瑞若有所思,沮授所言沒什麼具體戰術規劃,都是直指根本的戰略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