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出兵三十萬(第2/2頁)
章節報錯
“君以忠肅為基,恭儉為德,是用錫君秬鬯一卣,圭瓚副焉。”
“欽哉!敬敷訓典,以服朕命,以勖相我國家,永終爾顯烈。”
隨著詔書下達,張瑞正式身加九錫。
天下人都以為張瑞會慶祝一段時間時,張瑞卻以答謝天子為由,抵達洛陽。
緊接著張瑞便在洛陽宣告天下,正式討伐不臣,揮師百萬平定袁術。這極大的出乎了所有諸侯的預料,無論袁紹還是袁術都未能提前有所準備。
百萬大軍當然是號稱的,但要供應這三十萬大軍,動用的民夫也確實高達六十多萬。因而揮師百萬又不算是完全子虛烏有。
三十萬大軍並沒有聚集在同一個戰場,而是兵分三路,分兵進擊。
左路大軍以徐榮為主帥,率領北庭軍以及幽州、涼州府兵等從長安出發,大軍規模近十萬,出武關進攻南陽。
徐榮早在六月就從塞北返回,整頓了幽州大軍後便按長安調令,率領幽州大軍南下。也正是有幽州大軍組成的一萬兩千禁軍與三萬府兵,這次討伐袁術的軍隊規模才能接近三十萬。
幽州這三萬府兵雖然成軍時間尚短,但戰鬥力卻十分強悍。因為這三萬府兵不僅挑選自鮮于輔部下近十萬大軍,還包括了公孫瓚所部精銳軍隊。白馬義從、幽州突騎中的精銳都被整編進了折衝府。
中路軍則以高順為統帥。這支十萬人的部隊是毋庸置疑的關西嫡系,全軍精銳。數以萬計的百戰老兵幾乎從頭到尾全程參與了,張瑞起兵以來所有的關鍵決戰。
這就是全軍尖刀,戰爭主力。哪怕只有這十萬人,高順也能正面碾碎袁術的所有抵抗。所以他們為中軍主力。從豫州全面向袁術展開攻勢。
而右路軍則以張遼為主帥,統合三萬精兵,以及徐州的一萬禁軍、三萬府兵,共計七萬人,從徐州南下。
當初進攻曹操時,關西共出動大軍十三萬,都是絕對意義上的精銳之師。除了十萬人由高順統領,從豫州進攻外。
剩下的三萬人都被劃歸了張遼的右路軍,這其中包括張遼部下最精銳的右驍衛禁軍。
環顧袁術部將,張瑞實在想不出誰能擋住張遼統帥的一萬兩千精銳禁軍。
所以雖然右路軍人數最少,但張遼卻最有可能建立奇功,在側翼打袁術一個措不及防。
透過這三路大軍的分佈,也能看出張瑞為什麼堅定決心選擇袁術為攻打目標。
當初王凌詳細列舉的關西嫡系三十萬大軍並沒有全部聚集在戰場上。三十萬大軍中,關西精銳只有二十萬左右。
另外十萬主要是幽州、徐州剛組建的府兵,雖然戰力要高於關東諸侯的軍隊,但距離關西嫡系無疑有非常大的差距。
率領這些新編府兵與袁紹決戰,並不穩妥。所以張瑞有意透過與袁術之戰,磨合一下這些新編府兵。嚴明肅殺其軍紀,使其精熟牢記軍陣、旌旗。
沒有哪支部隊剛整編完成就有非常出眾的戰鬥力,都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逐漸完成蛻變。
當然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透過這次戰爭,將幽州、涼州軍隊彙集到一處,強化這兩支新軍當中的政教長制度。
透過數月的戰爭,讓政教長且訓且教,為士卒提升文化知識水平。
而且在打贏袁術後,張瑞不打算解散這支部隊,會直接將其拉到河北沿線,秣馬厲兵。
歷經數月的戰事洗禮,再經過一年左右的專業整訓教導,這兩支新軍就能逐漸拉平與關西嫡系的差距,然後揮師進攻袁紹。
畢竟這兩支新軍,都是精選士卒挑出來的沙場老兵,在戰場廝殺、身體素質、果烈敢戰方面,不比討董之戰前的太原府兵差多少。
差距只在軍紀列陣、識文斷字方面。整整一年的專業整訓足以填補這方面的不足。
任何一支冷兵器時代軍隊,經歷長達一年的專業整訓,都足以成為精銳之師。
哪怕後世的現代化軍隊,新兵訓練也只有三個月,軍事改革後,陸軍強化訓練,新兵期延長了一倍,但也只有六個月。
這次對袁術之戰,這些新兵的主要作用是維護糧道穩定與駐守城池。
此戰要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平定袁術,關西的嫡系精銳部隊沒有時間在後方經營局面,穩定人心。需要大量的部隊直接駐紮在攻克的城池中,震服所有蠢蠢欲動的野心家。
晉滅吳之戰,出動軍隊二十多萬,前後三個月左右,逼降東吳。
張瑞相信出動近三十萬大軍掃滅袁術,即便袁術不投降,時間也不會延長多久。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