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平定兗、豫(第2/2頁)
章節報錯
連陳宮這種道德有虧,屢次叛變的野心家,歸順朝廷都能裂土封侯。其他人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只要能夠撥亂反正,覆滅袁紹、袁術。封侯待遇怎麼也不會差於陳宮。
兗州的軍事實力,無論如何也不能與袁紹、袁術相提並論,所以只要能夠重創袁紹、袁術,富貴可期!
這種裂土封侯的機會就只剩下一兩次了,時至不迎,反受其殃。裂土封侯的時機就擺在眼前,卻不珍惜,那戰敗後被當作死忠嫡系、叛亂的核心分子,就只能遭殃被清算了。
這一點,作為反面的典型,張邈、張超都被張瑞下令腰斬處死,明正典刑。
既然選擇了叛亂,不主動投降歸附朝廷,那就要有承擔後果的覺悟。
叛亂絕不會被姑息!
關於一方諸侯被斬首,沒什麼可瞻前顧後的。
剩下的幾方諸侯,袁紹、袁術無論如何都不會主動屈膝投降。
張瑞就算給張邈再高的待遇,也不足以勸服其他諸侯解甲。
那便乾脆行雷霆之威,讓這些諸侯揮下文武看到叛亂的後果,震懾這些人。
讓他們選擇,是撥亂反正,裂土封侯。還是頑固抵抗,被明正典刑!
這套賞功罰過之後,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張邈的慘烈結局嚇壞了與其緊密相連的豫州刺史部。
兗州軍巔峰時期近十萬人,就這樣不聲不響的一戰主力盡去,連點漣漪都沒能掀起。
甚至於豫州文武官員們都不知道雙方什麼時候大戰了一場。
雙方不是一直在默契合作,攻殺曹操嗎?怎麼忽然之間,曹操與張邈就一同被明正典刑了。
中間發生了什麼?戰事爆發於何時、何地?經過如何?
一切統統不知,只知道數萬兗州大軍一戰盡歿,堂堂兗州牧、鎮東將軍、假節、定陶侯,張邈被生擒,隨後腰斬處死,明正典刑。
豫州刺史郭貢認真比對了一下,兗州牧、鎮東將軍、假節、定陶侯,這四項哪一個都不是自己一個小小的兗州刺史能夠比擬的。
連這種一方牧伯、重號將軍,假節替天子督一方軍務的重臣都死的稀裡糊塗,郭貢覺得自己一個小小的六百石刺史可能撲騰不了多久就會被關西大軍隨手捏死。
郭貢寢食難安了半個多月,最終一場叛亂迫使郭貢下定了決心。
說是叛亂其實不太合時宜,沛國相完全是無視了郭貢的存在,直接上表朝廷,請求歸順。
作為豫州刺史,郭貢對各郡國太守、國相的掌控能力本來就有限。如今下轄二十一個縣的的頂級大郡沛國繞過了郭貢,歸順朝廷。郭貢能掌控的實力就更加虛弱。
甚至虛弱到了,郭貢已經不足以自稱諸侯,袁術麾下隨便一名太守就能將其輕易覆滅的程度。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