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交易與會盟(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瑞仔細思慮了片刻。
徵西將軍府不收五銖錢已是天下皆知,徐州出黃金白銀兩萬斤亦算是誠意十足。
黃金白銀兩萬斤,大概能抵兩億錢。
兩億錢,即便以一州之富,亦不是一個小數目。
漢末幽州刺史部應接荒外,資費甚廣,歲常割青、冀賦調二億有餘以足之。
漢室為了平衡幽州財政,每年從青州、冀州徵調兩億賦稅運往幽州。
徐州承平多年,兩億錢是拿的出來的,但只怕今年的財政就留不下任何結餘了。
這也是如今各地州郡的常態。各路諸侯為了招兵買馬無不是在大舉透支財政,當府庫被用光,財政赤字便劫掠百姓、盜墓挖墳。
而除了真金白銀的現金支付,陶謙出身丹陽郡,以丹陽系官僚統治徐州,自然也少不了其得天獨厚的特產丹陽兵。
丹陽兵是漢末強兵之一,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與精兵悍將無數的關西大軍氣質極搭。
有張遼、高順這種悍將帶領,丹陽兵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實力。
而不是在陶謙手中屢戰屢敗,被曹操手下一群剛投降的青州兵打的四散而逃。
至於大船與水手,就是徐州的算計了。
因為要一趟趟搬運這些物資,肯定少不了船隊。
船隊賣不賣給徵西將軍府,都要為徵西將軍府搬運物資。賣給徵西將軍府既能充為交易籌碼,又能省一筆薪資費用。
何樂而不為呢。
在仔細盤算後,張瑞笑著點頭,說道:“如此便按陶使君之提議。”
達成一項協議,無疑會一定程度上增進雙方交情。
王朗成功達成使命,身心都輕鬆許多,笑著說道:“除相商貿易,吾主令某前來,還欲與君侯相商國家大事。”
張瑞神情一振,大漢十三州之二,終於要越過天子,展開外交了。
當大漢的臣子已經無視天子,私下自行合縱連橫,朝廷的威嚴與正統,便被諸侯們徹底踩在了腳底下。
王朗說道:“如今形勢與春秋何其相似。天子闇弱,無力掌控天下,諸侯強盛,各佔一方。天下洶洶,擾攘之際,正需賢人義士聯合,才能維持山河秩序,匡扶天下安寧。”
“陶使君有何提議?”張瑞好奇的問道。
“春秋之時,四方侯伯皆曾聚合諸侯,設立盟約。天下德政所在唯,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孟侯既為方伯,又為君侯,何不承天下之望?”
所謂“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意為“恭敬地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安撫四方諸侯,監督懲治壞人”。
是指晉楚城濮之戰後,晉文公重耳承天下之望,被推舉為侯伯,即諸侯之長,會盟天下諸侯,共立天下共同遵守的盟約。
盟約的形式不止這一種,反而多種多樣,齊桓公所立盟約最具代表性,諸侯共同約定:不準把水禍引向別國;不準因別國災荒而不賣給糧食;不準以妾代妻;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
內容中有些是各國在經濟上互相協作的要求,有些則明確了諸夏數千年的宗法統治秩序。
陶謙所言維持山河秩序,匡扶天下安寧,顯然就是要以尊崇天子的名義,而定立一個共同進退的軍事同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