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麼可能嫁人為妻?

王凌繼續說道:“然俠以武犯禁,長孫素幼時便喪父,之後事母至孝,其母患病,其常年守候在旁,因而家境困窘。”

“若在漢室治下倒是可以舉孝廉。”

王凌不禁一笑,說道:“丞相戲言了。郡國滿二十萬戶準舉一孝廉。即便弘農楊氏,族人上萬,每年亦只有一人能舉為孝廉。如何能輪到長孫素?”

張瑞也不禁一笑,說的沒錯。這也是科舉制前期能那麼順利推行得原因。

寒門子弟、平民百姓,根本就無所謂,不論察舉制、科舉制前期都與他們關聯不大。

最歡迎科舉制的就是世族子弟。上萬族人,要是一年一年的等,等到死也輪不到自己。

更何況弘農郡守哪敢年年將孝廉名額送給華陰楊氏?這種特權要等到九品中正制確立以後,世家門閥們才能毫無顧忌的互相授授官職。在察舉制下,孝廉人選怎麼也得在郡內幾家豪族之間輪換一下。

這就導致各大世族子弟出仕的機率更低了。二十年出生上萬人,可能只有兩三人能出仕。

這種情況下推行科舉制簡直是比推恩令還要無解的陽謀。

不,在今年之前,科舉制就不應該叫科舉制。應該叫士族子弟出仕制。首年科舉殿試前二十名,祁縣王氏就佔了四個。世家子弟怎能不歡迎科舉制推行?

“若無意外,這對母子應該死於中平二年關西之大旱。但丞相親自率軍兵臨華陰城下,是時王匡剛率軍渡過大河,劍鋒直指洛陽,天下震動,討董聯軍威勢鼎盛,於是華陰不戰而降。”

“太原政務遂普及至華陰,豪族紛紛招收鄉黨子弟陪同族中嫡子習文尚武。”

“長孫素時年十四,逐漸展現出無與倫比之軍事才華。其人容貌魁岸,有雄傑之表,驍勇彪悍,又有志向氣節,可謂壯勇非常,似有其父遺風。僅習弓馬三年,便能左右開弓,百步穿楊。”

“時關中尚武,貴遊子弟鹹以相矜,每共馳射,時輩皆出其下。”

“但其人不僅射術無雙,更以驍勇善戰及氣魄驚人而聞名。”

“文風雖不如武略。但亦勤奮好學,兵法、軍略、經史百家略知大旨。”

張瑞大笑起身,舉起望遠鏡望向場上的長孫素,暗讚一聲,此孤之韓擒虎!

雖然比不上李二鳳,但培養一下,也能成為韓擒虎一級的當世名將。

此時場上的長孫素正在進行步射,一百三十步的距離,肉眼絕對看不見靶心何在,全靠心射。

但長孫素幾乎是在以連珠射的方式,疾速將手中十根箭矢射完。

十箭皆中靶,三箭正中靶心。引起全場直衝雲霄的狂熱歡呼聲。

這也讓其他欲一拼高下的考子們徹底放棄。

一百二十步心射中靶都已經是極為不易。當初武舉狀元劉從鈞完全就沒比拼到一百三十步,就已經奪得步射桂冠。

將門子弟雖然也練習過一百三十步射靶,但越是接近巔峰,就越理解其中差距。平時心射想命中一百三十步外的靶標都十分困難,經常會脫靶。

像長孫素一樣連珠射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張瑞放下遠望鏡,滿意的點頭,這就是自己的武考狀元。習兵善戰,勇冠一時,期望他將來領兵攻伐,能夠戰無不勝。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