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2頁)
章節報錯
武舉結束之後,兵部遞上來了狀元及第及狀元出身名單。
張瑞看了一眼,忽然一笑,對兵部中郎王凌問道:“探花關平可是關羽之子?”
王凌點頭,回道:“稟丞相,的確為關羽之子。”
“關平今年年歲幾何?”
“關平出生於光和元年(178年),今年十八。”
“其人能力如何?”
王凌認真回憶了一下,說道:“體貌魁偉,弓馬精熟,熟讀兵法,算是一員將才。”
“將關平調入張遼軍中充任甲騎具裝校尉。令其參與關東戰事。”
敢打敢拼的年輕人最適合甲騎具裝部隊。關平應該算是首個效力軍中的名將之子,新一代的將校能否不弱於父輩豪勇,張瑞非常期待。
看完關平,張瑞又隨意看了看,大部分人都不認識。
不過這並不是一件壞事。這說明有大量類似關平一樣情況的將門子弟,開始嶄露頭角。
很多年輕人在家族傾力培養下,勇武、射藝、兵法都造詣不凡。
這是關西尚武精神多年薰陶的結果。八年時間,本來一名十歲孩童會被家族送去拜清流為師,或者在家鄉飛鷹走馬。但在關西卻都投身於武藝,苦練弓馬,學習兵法。
在尚武精神下,所有人都以射藝自矜。舌燦蓮花、能說會道,不會有人多誇一句。但若在聚會上,射藝超絕,力壓眾人,卻絕對會引來歡呼與崇拜。收穫無數迷妹推崇。
這說明張瑞作為穿越者已經深刻改變了這個時代,歷史已經嚴重偏離了原來的軌道。
當然,任何改變都有利有弊。
這麼濃厚的尚武精神下,周邊的胡虜異族就別想入主中原、飲馬黃河一類的美事了。張瑞信心十足,只要自己建立的王朝仍在,就絕對不會發生神州陸沉一類的事情。少數民族們,都要變得能歌善舞。
但弊端是,一旦王朝發生分裂,諸夏內戰的殘酷可能嚇壞周邊小朋友,戰爭還能如此恐怖?
隨後張瑞問道:“毌丘儉成績如何?”
“同進士出身第二十三名。”
“兵部打算授何職?”
“折衝都尉,掌管軍府府兵訓練,戰時領兵出戰。”
張瑞想了想,說道:“將他調到徐榮麾下,擔任一名軍侯。讓徐榮為孤培養一下他,多令其領兵巡視北疆,參與戰事。”
“諾!”王凌完全沒有多問。
“對了。北庭軍隊組建如何了?”
王凌答道:“已在雁門、太原、朔方、定襄、雲中五郡徵募一萬兩千人,正在雲中郡整編訓練。”
王凌的用詞十分精準,徵募一萬兩千人。
這支軍隊並非是府兵制,而是徵兵制。這也是張瑞給後世子孫留的一個小彩禮。
雖然府兵制現在看起來執行十分穩健,土地兼併微乎其微。但一項制度不可能執行四百年還能跟上時代。
萬一王朝末年府兵制崩潰,皇室可以比對北庭鎮撫使所部的募兵制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