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讓天下見識一下錦衣衛的恐怖(第1/2頁)
章節報錯
只有位居丞相,張瑞才能名正言順的處理朝政,避免弄權跋扈的惡名。
漢末兩位鼎鼎有名的丞相分別是曹操與諸葛亮。
尤其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形象的描述了相權與君權的關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這是因為相權自帶議政權、行政權、軍事權、人事權、司法權、考察權、財政權等除了監督權以外的所有權利。
這相當於,有人同時兼管關西內閣的議政權,六部的行政權,五軍都督府的軍事權,張瑞手中的人事任命權,以及關西所有府庫,糧食倉城,軍府物資的使用權。
所有政務、司法、軍事都先由丞相過目,丞相處理後,定期向皇帝彙報工作即可。
當然最恐怖的是,丞相還有封駁權,認為皇帝下發的詔令不不合理,直接將皇帝敕令駁回,不予執行。例如漢哀帝時,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賢的詔書。漢景帝時,曾想要封皇后兄王信為列侯,被丞相周亞夫駁回。
不但皇帝害怕丞相,百官也害怕丞相。因為丞相掌控司法權,直接掌管百官的生死。九卿之一的晁錯犯錯,宰相申屠嘉向文帝請求誅殺晁錯,但文帝不同意。事後,申屠嘉懊悔不已,坦言:“應該先斬後奏。卻先請示,這才誤事。”
所以哪怕曹操的一生之敵,劉備在自稱漢中王時,上表獻帝的表奏裡,用“寇賊、窮兇極逆、惡直醜正、包藏禍心、篡盜已顯”將曹操罵了個遍,但也決口不提曹操像董卓一樣,卑侮王事,欺凌天子。
作為丞相,曹操所做的一切事情,任用的一切官員都合理合法。相權就是給了曹操這些權力,不但曹操有,大漢此前四十四位丞相都具有這些權力。只是曹操將這些權力用的淋漓盡致。
所以曹操能夠居於外藩而掌控朝政。曹操打下河北以後,就常年待在鄴城處理政務。一切軍國大事的奏文都會送往鄴城,而無需送往許都。
雖然不知道小皇帝劉協腦補了些什麼,將輔政大權交給了自己。但張瑞也毫不客氣,擔任丞相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官制。
宣佈廢除尚書檯,尚書令、尚書僕射、六曹尚書之類的全部取消。
這也意味著皇帝徹底失去了理政能力。無論是接收奏摺,還是下發詔書,都失去了合法渠道。
漢室徹底進入周公輔政時的狀態,天子未成年不理政事,任何決策都不會參與,任何任命也不會下達。
軍國政務都交給丞相處置。
此時張瑞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儘快結束戰亂,然後取漢室代之。
像李淵一樣,快刀斬亂麻,將輔政時間儘量縮短,建立新朝。
皇帝只是建立新朝之前短暫的過渡,為禪讓與合法性逐一展開鋪墊。
不然張瑞貿然稱公,稱王,會給後世留下一個非常差的先例。只要坐擁大軍,割據一方,就能自行封公,稱王。
而想要接受皇帝禪讓,怎麼也要有張瑞一樣重定九州,立綱陳紀,救濟萬民的功勳。
九月,皇帝迴歸洛陽皇宮,昭示著朝廷重新迴歸穩定,各方諸侯宜及時臣服,停止叛軍行為。
如今的朝廷,可是比光武皇帝立國兩百年以來任何時期都要恐怖。
朝廷直接掌控有並、司、涼、益、冀、兗、豫、荊八州大片郡縣,對基層、對戶籍、以及對稅收掌控能力無與倫比。
中央有二十萬禁軍,隨時可能撲滅一切地方叛亂。
十月中旬,朝廷初步迴歸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