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封武將與北衙禁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著高順、段文依舊從容自信的坐在圓墩上,在偏殿等候了許久的眾人便知曉,這兩人還是恩寵未失,依舊是從前那兩位張揚驕橫的將軍。
作為跟隨主公從孟縣開始打江山的老臣,只要忠誠沒有問題,不犯忌諱。其他人完全動搖不了彼輩的地位。
待所有人入座,張瑞說道:“剛才孤同兩位將軍談論了一下此次升遷將領,有所調整。由左武衛大將軍高順為諸位公示。”
高順立即展開手中的名冊,說道:“此番升遷,以禁軍軍職為主。左武衛、右驍衛、左翊衛三軍主將不變。升為郭淮左武衛右將軍,馬超為左武衛左將軍。徐晃為右驍衛右將軍,黃忠為右驍衛左將軍。甘寧為左翊衛右將軍,典韋為左翊衛左將軍。”
徐榮、龐德等悍將頓時臉色一變,不敢置信自己連一名將軍之職都未能獲得。
張瑞笑著擺了擺手,說道:“諸君稍安勿躁,此僅三衛禁軍內部人事變更。還有更重要位置調整。”
高順從容更換了一份名冊,繼續念道:“太尉感將士之赤膽忠誠,舉武揚威,奮命盡忠,故於全軍挑選忠貞之士,豪勇之傑,組建禁軍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
不要看張瑞組建的禁軍不少,其實身邊護衛並不多。
神策軍相當於建章營,只守衛一座宮殿。錦衣衛按規劃是類似於大內侍衛,巡視皇宮內部。但問題是,沒有一支類似於御林軍的軍隊守衛各個宮門,以及負責宮城防禦。
固然張瑞現在還沒有修建皇宮,但長安城朱雀門後空餘了那麼大一片宮殿區,早晚是要興建的。
總不能等到基稱帝,再去組建禁軍。於是張瑞便打算趁此次機會組建完成禁軍。
其中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是北衙禁軍,不統領全國府兵,只負責警衛內外,是張瑞私軍。
而前十二衛,則是南衙衛兵,是國家軍隊,遙領全國府兵各個軍府。
張瑞結合後世計程車官制度,將府兵制與募兵制統合到一處。從府兵中遴選願意長期服兵役計程車卒組建南衙十二衛禁軍。
將來只要戰事規模不大,張瑞就可以指派一衛大將軍,例如左武衛大將軍率領一萬兩千禁軍,以及其遙領的折衝府府兵出征。可以輕鬆拉出五六萬人。
哪怕經歷戰敗,其他十一衛大軍依舊完好,可以繼續出征,而讓左武衛緩慢恢復實力。
以當前的社會生產力而言,國家不可能養五六十萬脫產的職業軍人。那將給財政造成極大的壓力,無法投資科研、教育、衛生、基建等各方面,導致社會停滯不前。
府兵制與禁軍的結合,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但也不要就此小瞧了府兵的戰鬥力。長槊、鎧甲、櫓盾、戰馬、強弩都存放在軍府之中,每到農閒時間,折衝都尉就會組織府兵訓練。而府兵家中自備橫刀、弓箭、戰馬,又能練習武藝。
這種形式的府兵,就是大唐的開國之師,戰力足以碾壓大多數朝代的職業軍人,遠不是宋朝廂軍、明朝衛軍那種從不訓練的職業軍人能比擬的。
而北衙禁軍更是精銳中的精銳,千牛衛以千牛刀而得名,是一種帝王隨身攜帶的防身御刀,出自《莊子》,寓意“銳利可斬千牛”。
改良過的關西橫刀,顯然當得起“利斬千牛”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