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武糾紛,嚴懲軍人干政(第2/2頁)
章節報錯
二人起身應諾,再次感受到了嫡系的優待。
作為嫡系,最大的好處就是,哪怕君主通篇都是訓斥之言,到最後的結尾也定然是允其戴罪立功,下不為例。
而非嫡系,自始至終君主亦不會惡言相向,通常還會安慰勉勵,但最後的結局卻一般無比生硬,允其免職歸家,頤養天年。
私下裡沒有他人,二人亦不再有何顧忌,高順坦誠的說道:“太尉,吾等並不敢幹預政治。只是欲救濟呂布那廝,吾等仍舊氣不過。晟武在潼關死的何其悽慘,其死前該何等痛苦?呂布與吾等有血海深仇啊!”
張瑞伸出手指,感受著桌案上一刻一劃留下的痕跡。這是自己聽聞晟武死訊後親手刻下的字跡:“呂布殘虐,不得其死!”深深的痕跡,可見其中恨意。
張瑞說道:“晟武之仇,孤不敢稍忘。必令呂布親身感受晟武死前絕望!”
“只是如賈閣輔所言,既然呂布早晚必死,孤何必急於一時?先殺曹操與先殺呂布,對吾等有何區別?”
這也是文官的主張,一人之仇,如何能比得上兗州數十萬百姓性命?讓曹操佔據兗州,對關西有百害而無一利。
不要看呂布是個關西猛將,但其心不如曹操狠辣。不敢得罪兗州豪強,這就註定了他對兗州的統治流於表面。無根之木,一戰可擒。
而曹操不同,他是真的敢屠戮豪強,切實掌控戶籍。而且讓曹操佔據了兗州,且不提有多少百姓被屠殺,僅大量百姓被當作軍糧這一點,就讓人不能忍受。
且在戰略上,曹操佔據兗州將與袁紹守望相助,組成聯軍,一同攻打關西。
這種局面,恐怕是任何穿越者都不想面對的。去與漢末最強大的兩大諸侯袁紹、曹操組成的聯軍作戰。張瑞恐怕要重演赤壁之戰的慘淡結局。
文官並非不為晟武報仇,只是主張暫緩半年左右,在合力擊破曹操這個屠殺近百萬人的屠夫之後,再去進攻呂布。
對於魏武帝曹操,張瑞比對任何人都重視。不惜使出十二分精力。
兗州之戰,是曹操最虛弱的時刻。
擊敗呂布之後的曹操,一直坐擁大軍,無任何後顧之憂。到時候,張瑞就要與全盛的曹操打一場中原會戰了。
所以張瑞堅定支援了文官的提議。此時,張瑞身上的諸侯特質,明顯壓過了張瑞的人性。
個人情感,快意恩仇,熱血衝動,在皇圖霸業面前,都要靠後。
曹操為了霸業能善待有殺子之仇的張繡,張瑞沒有曹操那種胸襟,只能做到將向呂布報仇的時間往後推延半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