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民部令人驚歎的財富(第2/2頁)
章節報錯
隨後張瑞問道:“此次關中旱災,災情如何?”
司馬芝寬慰道:“太尉請寬心。審閣輔在長安調撥有七百多萬石糧食賑濟百姓,常平倉以三十錢每石價格向外出售一千三百餘萬石糧食。慈善倉亦運轉正常,百姓在災情中能夠勉力維持生計。”
張瑞關切的問道:“常平倉大量出售糧食,可有豪族趁機囤貨居奇?”
司馬芝點頭,說道:“的確有此類為非作歹之徒,不過未等官府上門屠戮,豪族便支撐不住。官府糧倉糧食源源不絕,豪族完全看不到糧價上漲之希望。若不能及時脫手,待明歲豐收,糧價下跌,豪族今歲囤積多少,便要虧損多少。於是豪族紛紛趁高價出手,轉而承包官府以工代賑之工程。”
背後有極度充裕的府庫作後盾,會使官府做一切決策都自信從容。就算出現小型差池或困難,亦能靠著充裕的資金碾壓過去,實現最初本心。
說起來輕鬆,彷彿這場旱災不足為道,輕易可以渡過。
事實上監察御史與錦衣衛給張瑞遞交的報告,都是關中赤地千里,甚至水庫、湖泊都出現了乾涸,乾裂的土地上百里不見盡頭。
只有永濟渠從黃河、涇水、渭水等主幹河流引來的河水才勉強澆灌了幾百萬畝良田。
可以說去歲完工的永濟渠,在這次賑災中居功至偉,作用比官府賑災還要大,極大緩解了民間存糧短缺。
歷史上關於這次旱災的記載十分簡單,卻格外殘酷,:“關中大旱,饑民相食。”
這麼大的災情,官府如今看起來仍能勉力支撐,完全是因為關西有多年積累,底蘊充足。
司馬芝向張瑞繼續介紹道:“關於此次以工代賑,審閣輔聽從工部意見,興修數十處池陂、水庫,以輔助永濟渠完善水利。入歲以來,長安府庫已向工部撥付五億錢。”
“隨著這一批工程結束,下次乾旱再出現,就難以形成旱災。在官府強勢干預下,乾旱、水患等各種天災,將在關中極大減少。”
“善!”張瑞欣慰的稱讚。
漢末亂世,之所以年年鬧災,與官府的管理能力下降也有很大關係。本來一些小型的異常氣候,不足以形成災害,但水利荒廢,官府淡漠,一點天氣波動,就會導致影響擴大,最終形成水、旱之災。
關中在張瑞麾下無數能臣的治理下,終於即將再次形成天府之國的優渥環境。
在司馬芝的任期內,民部獲得了這麼大的政績,不論主要原因是不是他,但這功勞怎麼說也要分他一半。
張瑞不的不有所表示,便很莊重的說道:“司馬中郎於任內夙興夜寐,鞠躬盡瘁,終使府庫充盈,倉廩豐實,孤甚嘉之。”
司馬芝聞言,立即知道自己即將論功升遷了。連忙起身,恭敬的行禮,說道:“能為太尉效力,某不敢居功,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次日,太尉府下發政令,司馬芝公忠體國,功績至偉,升從二品光祿大夫,賜紫金魚袋,拜內閣閣輔。
幷州布政使國淵升任民部中郎,接替司馬芝掌管關西府庫。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