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曹操、袁紹連體行為(為歡度國慶加四更,祝大家節日快樂)(第2/2頁)
章節報錯
否則列陣於泗水東側,陶謙戰敗後連向東逃竄都做不到,只能向南逃入下邳。
而與之相對,陶謙則信心爆棚,親率步騎五萬,放棄守城。同樣在泗水西側列陣。完全沒考慮過戰敗之後該如何撤軍。
袁紹、曹操的軍隊人數雖然多出一萬,但在氣勢上卻完全無法與徐州大軍相比。
徐州大軍五萬,其中鐵騎一萬,剩下的四萬人全是丹陽兵。
本就驍勇善戰的丹陽兵,如今更是人盡披甲,矛刃如林。其中中軍五千餘人甚至披覆重鎧,鐵甲森嚴,不動如山。
這種旌旗甲冑,光照天地的威嚴軍陣,完全不是曹操那草草成軍的幾萬青州兵所能媲美的。大量的青州軍手中只有一杆長矛,身上片鐵未覆。
此時曹操手下的軍隊,無比像當年張瑞剛擴軍完成,進攻河東時的模樣。全軍士氣高漲,但披甲率卻只有可憐兮兮的四成。
戰場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可言。無論雙方是否準備齊全,士卒踏入戰場就只能拼盡生死。
這種大規模的會戰,在戰前主將自然少不了陣前談話,打擊一下對方士氣,申揚一下己方大義。
陶謙海內名士,自視甚高,因而十分鄙夷曹操,率先開口罵道:“曹操,汝一贅閹遺醜,無懿缺德,好為禍亂,妄起刀兵,致使兵災氾濫,百姓失所。今日孤必取汝項上人頭,以祭徐州萬民!”
曹操勃然大怒,罵道:“老匹夫,汝先攻我泰山,又略我任城。自行掀起兵戈,今日又倒打一耙,端的是皓首匹夫,蒼髯老賊!孤今日必將汝千刀萬剮。”
在互罵這方面,曹操無論從出身、名望還是名字,都實在是不佔優勢。
縱觀整個曹操的人物生平,就是一部捱罵史。打的過他的,罵他贅閹遺醜。打不過他的也要罵幾句曹賊,奸佞。
最後曹操惡狠狠的說道:“老匹夫,今日讓汝知曉何為慕虛名而處實禍。”
陶謙沒明白曹操所說含義,只以為曹操被自己罵的不敢接話,因而意氣風發的大笑。返回陣中便直接下令,大軍全線出擊。
曹操同樣不甘示弱,數萬大軍徐徐如林,向前推進。
兩支軍隊正面相向,很快便進入弓弩射程,雙方皆是箭如雨下,密集的羽箭在兩支軍隊之間交錯射擊,遮蔽了整個天空,甚至有密集的箭矢在空中相撞,跌落沙場。箭雨之下,無數士卒傷亡倒地。
這一戰,得到富庶冀州資助的曹操大軍與富庶的徐州大軍,完美展現了什麼叫做訓練有素官兵之間的戰爭。
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嚴整的軍陣互相沖撞,無數長矛攢刺如林,數十里的戰線上到處是流血、哀嚎與死亡。
血戰持續兩個多時辰,戰線再不復剛開戰時的嚴整筆直,變得犬牙交錯,錯綜複雜。
雙方將士各有勝負,推程序度不一,但整體而言還是徐州丹陽兵更佔優勢,擊潰了更多的青州兵方陣。
但這種程度的優勢並不足以徹底擊潰人數多達六萬的袁紹、曹操聯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