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對玉璽的保留意見(第2/2頁)
章節報錯
玉璽還有這好處?張瑞十分驚訝。
此時荀彧進入帳中,躬身行禮,問道:“拜見太尉,不知太尉相召有何要事。”
張瑞展示了一下傳國玉璽,說道:“禁軍找到了傳國玉璽,孤拿不定主意,想聽聽荀從事意見。”
荀彧認真看了一眼張瑞手中代表天命的玉璽,說道:“此國之重器,再次迴歸,實乃我諸夏之幸事,必將護我諸夏氣運,佑我國祚。”
庇護諸夏氣運絕不是一件妄談,玉璽在諸夏手中,無論皇室、朝臣還是百姓,都願意相信朝廷正統,從而安居樂業,減少叛亂。
而若朝廷手中沒有傳國玉璽,如三國、南北朝一些小國,從公卿到臣民都不知道朝廷明天還在不在,家園明天還能不能儲存,哪有心思安穩生活,所以一般短短十幾二十年,就會發生弒君叛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皆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這些叛亂將領就不認為那些沒有玉璽的君主算什麼正統皇帝
司馬家當街弒君,被罵千古,司馬氏皇帝自己都覺得這簡直是汙點,是道德、忠誠、貞節等一切品德的淪喪。但那些小朝廷,殺皇帝跟喝水一樣,也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對。哪怕到千年之後,人們也會覺得,那些割據政權的皇帝能叫皇帝?
換句話說,傳國玉璽自帶屬性“政治+10,民心+20,名望等級+3,財政稅收+10%”。
但就如賈詡所說,這麼貴重的東西非人臣應有之物。張瑞堂而皇之的佔有玉璽,這天下群雄、朝堂公卿該如何看待?恐怕會被無數人誣陷為亂臣賊子,意圖僭越。當然這應該也不能算誣陷,張瑞確實是有這想法。
荀彧是個堅定的保皇派,張瑞問道:“荀從事以為是否應該將玉璽歸還朝廷?”
荀彧點頭,說道:“理應歸還朝廷。”
賈詡皺眉,說道:“荀從事,為人臣者當公忠體國,豈能感情用事?將玉璽歸還於朝廷,除增加離亂,使群雄蔑視朝廷顛沛流離外,某看不到一絲益處。但由太尉掌管,卻能穩定天下之心,使群雄知曉,這天下依舊是我諸夏之天下。我關西,依舊能奉國家而討不臣,掃滅一切叛臣胡虜。”
荀彧重重頷首,說道:“誠如賈閣輔所言,太尉坐鎮洛陽,雄視天下,能極大壓制一切魑魅魍魎囂張氣焰。”
“然某所言,是將玉璽歸還朝廷,而非歸還天子。如今天子蒙塵,東遷於路,朝廷不復存在。某意將玉璽置於洛陽皇宮,由太尉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號令天下,以討未復。而後待天子重返朝堂,覆宗廟於洛邑。”
張瑞撫掌,說道:“果然英雄所見略同,此前賈閣輔亦建議將玉璽置於皇宮,而後昭示四方,使近者悅服,遠者來附。”
定下如何處置玉璽之後,荀彧便告辭離去,但賈詡卻刻意放緩了步伐。待荀彧遠去,賈詡返回營帳,向張瑞拱手,問道:“太尉,可知傳國玉璽由來?”
張瑞執掌關西這麼多年,政治經驗已經長進許多,立即察覺到賈詡去而復返,絕不可能只是為了向自己講講傳國玉璽的歷史故事那麼簡單。
恐怕賈詡接下來講的才是真正的謀國之言。
便立即正襟危坐,說道:“願聞其詳。”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