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莊重嚴肅的說道:“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破趙,得和氏璧。後統一天下,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以小篆雕刻傳國玉璽,正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自此成為帝皇正統神器。”

“秦子嬰元年(公元前207年)冬,沛公軍灞上,子嬰跪捧玉璽獻於咸陽道左,秦亡。及高祖誅項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曰漢傳國璽。”

“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劉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及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

“更始帝劉玄三年(公元25),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國璽易主劉盆子。”

“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傳國璽拱手奉於光武皇帝。”

介紹了傳國玉璽的歷史之後,賈詡鄭重其事的說道:“因此荀從事所言,侯天子重返朝堂,覆宗廟於洛邑,並無過錯。”

“傳國玉璽,必須經由大漢天子傳於太尉,方為傳國玉璽。方能……得國匡正!”

最後四個字說出口,帳內所有人都身軀一震。忠臣嫡系,終於明確了整個勢力得最終目標。

張瑞沒有否認,而是鄭重得點頭,說道:“孤明白,在此之前,孤會努力維繫漢室正統。”

諸夏曆朝歷代雖然混亂,但總體而言其實有一個十分明確得傳承脈絡。

正統一說,看似飄渺,但其實可以理解為某樣實質性的東西。

最初秦始皇一統六國,擁有了正統性。

項羽滅秦,劉邦滅項羽,於是漢朝搶到了正統性。

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於是曹魏篡漢成功。等於漢朝將正統性這種東西讓給了曹魏。

所以史書稱,魏晉南北朝,魏為正統。

之後司馬炎接受曹魏禪讓,晉國等於在曹魏那裡接手了正統性。

而衣冠南渡之後,東晉依舊坐擁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且傳國玉璽被晉軍將領得到,送往了建康,於是東晉依舊為正統。

之後劉裕接受晉朝禪讓,正統地位算贈給了劉宋,宋齊梁陳一脈相承。南陳被隋朝所滅,正統性就歸於楊堅。

隋唐之後,時局比較混亂,但脈絡依舊清晰。朱溫接受唐哀帝禪讓,建立後梁。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後晉又滅了後唐,後漢又滅了後唐建立後漢,最終郭威以下克上建立後周,傳為柴榮。

柴榮身死,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從後周接手了正統性。

之後北宋、南宋、元、明、清的正統性傳承十分清晰。

張瑞想建國稱帝,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接受漢獻帝禪讓,由漢獻帝手捧傳國玉璽讓位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