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軍中孤兒,所有人都立即想到了建章騎營。

建章騎營以警衛建章宮得名,後來更名為為羽林騎,取其“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義。

《漢書》曰:“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屬光祿勳。又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羽林孤兒。”

羽林騎兵的赫赫威名,無需多言,後世諸夏子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支兩千人的騎兵部隊,盡取從軍死事之子孫為兵員,教以五兵,授以兵法。在這種培養模式下,整支部隊戰力無與倫比。

張瑞看向身後的從事中郎羊秘,問道:“孤在長安可有園林?”

羊秘立即答道:“君候在長安有園林十七處,佔地六萬餘畝。”

“合併兩處莊園,更名建武苑。凡軍中死王事者遺孤盡取之收養於苑中,以其為兵員建軍名為神策禁軍。”

“同時在建武苑開設軍事學校,名為長安軍事學苑。令長安學宮兵學院教習前往長安軍事學苑傳授兵法。令軍中大將,輪換前往學苑講解實戰戰例。”

“今後軍中升遷至校尉以上者,必須至長安軍事學苑學習兩年,方可擔任軍職。”

“同時派學苑教習為神策禁軍所有成員傳授兵法,教習五兵。”

一個孩子若自幼便接觸軍事,那他將來的成就會有多高?

冠軍侯霍去病、唐太宗李世民、三寶太監鄭和都是其中典型。

作為軍事院校,張瑞不打算任命任何人為祭酒,而是由自己親自擔任。

這份擔任,並不是只遙遙掛個名。而是像處理政務一樣,親自處理學苑中的各項事宜。

學校的重大事宜,全部陳文造冊,與其他官員的奏文一樣,傳遞到張瑞案前。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軍隊將領,絕對不能承情於他人。若任命其他人掌管軍事學苑,所有長安軍事學苑畢業的將官都尊崇祭酒為恩師。到時候,他們是聽陌生的君主調令,還是聽自己恩師的諄諄良言?忠、孝、名、義衝突時,他們怎麼保證忠誠?

尤其神策禁軍也受學於長安軍事學苑。哪個君主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嫡系禁軍被他人染指。

談到了嫡系禁軍,張瑞打算一併建立一支中央禁軍,作為常備軍。

府兵制下,府兵農時耕種,戰時自備武器參戰。有些全兵皆農的意味,還沒有脫離農民軍的本質。

每次解散之後,再次徵召都遷延日久。而一有戰事,某一個郡國的府兵就要被大規模徵召,民間深受其擾。

當然,建立一支常備軍最大的好處還是可以維持大量職業軍人,有利於長期保持軍隊戰鬥力。

幾千官軍能攆著幾萬、十幾萬農民起義軍四處亂竄,靠的就是職業軍人強悍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