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只要朝廷不胡亂干涉前線軍事,諸夏的邊軍還是能打出十分強悍的戰力的。

只是想在涼州維持一支兩萬四千人的精銳野戰軍,只靠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區區兩萬六七千戶人家完全無力負擔。

張瑞便問道:“涼州從去歲三月便開始陸續平定,到如今七月,已過去十六七個月。戶籍是否有大概統計?”

司馬芝翻開另一份冊文,回道:“涼州每月都能清查出一批部落胡虜,以及深山中百姓,所以戶籍一直在變動。及至六月統計結果,涼州十郡共有十六萬七千戶,七十六萬八千人。”

“這七十六萬人中,胡虜約佔五十萬。流民、百姓、遷戶共計二十餘萬人,涼州本地百姓約只有十餘萬。”

“估計至年末,胡虜、流民以及遷往涼州之百姓,共能有人口百餘萬。”

張瑞微微頷首,說道:“涼州凋敝,百萬人口,胡虜佔比六七十萬。教化為重中之重,汝曹當勉勵為之。”

司馬芝恭敬應諾,隨後司馬芝向張瑞介紹道:“為發展涼州,府庫花費大量物資。如今府庫中存糧還剩餘兩千餘萬石,至年末估計僅能剩下數百萬石。外加常平倉內八百萬石糧食,共計一千餘萬石糧食以供明年秋收前用度。”

一千餘萬石糧食,足夠大軍用度了。今歲不同往日,這些糧草可以全部交付給軍隊。

民間有大量存糧,給官員、工匠發放俸祿,能夠買到充足的糧食。

張瑞欣慰的問道:“如今孤治下戶籍情況如何?”

“幷州如今有籍三十一萬三千戶,口一百五十萬人。人口幾乎無多大變化,只是新生嬰兒增多,總計增加約十餘萬人。”

“司隸在冊戶籍六十三萬四千餘戶,口三百零七萬人。人口比去歲增加三十餘萬,主要是因為左馮翊、右扶風納入治下,以及函谷關以西部分弘農郡縣歸附。”

“益州巴郡與漢中兩郡,共有戶籍三十二萬戶七千戶,一百五十三萬餘人增加二十餘萬,多是官府清查出來的羌人、氐人部落牧民。”

張瑞莞爾,這一步他還是到來了。益州兩個郡,人口比整個幷州人口都多。

不過這也正常,巴郡本來就是益州人口最多的郡國之一。益州別稱巴蜀,就是因為巴郡與蜀郡最大,人口最多。是大漢有數的幾個人口超過百萬的郡國。

至於南陽、汝南、潁川等郡人口更是超過兩百萬,比並州、涼州兩個州的人口總和還要多。

“如今君侯治下共有一百四十四萬三千餘戶,六百九十三萬人。”

六百九十三萬人,這已經無限接近七百萬人了啊。

不過北齊三百萬戶,人口有兩千多萬人。如今關西一百四十四萬戶,卻只有七百萬人。還有數百萬的人口差距。按北齊的戶籍比例,關西應該有九百六十萬人口。這中間差的兩百萬,還是要靠休養生息,才能慢慢補上。

司馬芝離去,張瑞便召見了兵部中郎王凌,問道:“適才民部中郎告訴孤,在孤治下共有百姓一百四十四萬戶,按律應該能徵募二十萬府兵。兵部如今軍籍有多少?”

王凌拱手,說道:“君侯主張體恤民力,故兵部一直未按頂級比例來徵募兵員。如今共有左武衛、右驍衛、左翊衛三衛禁軍三萬六千人,以及府兵十二萬五千人,錦衣衛五千人,神策軍四百五十二人。共計十六萬六千四百五十二人。”